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1039
逐浪OEM,再多一点理性(反思篇)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03
     自有品牌面临“危机门”

    “夜深了,末班车都已开走了,好不容易搭上一辆过路车,便高速行驶,希望能快点到家。然而,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拐弯……”我们经常可以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情境。其实,这何尝不是药店OEM的现实写照呢?

    受利润的影响,药品零售行业一直在苦寻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增加保健食品的品种比例等,可是,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苦无良策之际,眼前突然冒出一个OEM,一时间成为拯救药店利润于危难关头的救星,于是,药品零售企业纷纷上马OEM,并不断升级。可是,OEM真的这么好驾驭吗?在这个年关,我们更加关注的是:OEM能否顺利闯过这个弯口?

    应当肯定,OEM的确让药店尝到了一些甜头。曾有一位药店老总对记者说:“我们做OEM已有四五年了,贴牌产品的毛利有的能达到60%以上。”高毛利正是多家药品零售企业对OEM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事实上,许多OEM产品的毛利率远超60%。广东金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浩涛向记者证实,做OEM可以使药店的利润提高一倍左右,是目前连锁药店普遍看好的一个利润增长点。

    在创造利润增长点的同时,OEM还能为药店节省推广成本并塑造品牌,更关键的是,我们所熟知的沃尔玛、家乐福、屈臣氏等OEM高手已证实了这种经营模式的行之有效,因此诸多药品零售企业决心一试。

    面对一罐蜜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