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46819
缺血半暗带较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可延长至6小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期
     德国Thomalla等报告,对急性卒中患者如能及时行MRI检查,利用MRI特殊序列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筛选出具有较大范围缺血半暗带的患者,将这部分患者溶栓时间窗延长至6小时,可提高溶栓有效率,且安全性未降低。(Stroke 2006,37: 852)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74例患者。其中108例(62%)患者起病至溶栓治疗时间(OTT)≤3小时(3小时组),66例(38%)OTT在3~6小时(3~6小时组)。

    对OTT≤3小时的患者,将MRI显示有脑出血及DWI显示病灶体积超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50%以上患者排除,其余患者均严格按ECASS Ⅱ试验方案行溶栓治疗。

    对OTT为3~6小时的患者,除上述排除标准外,还将PWI与DWI不匹配度较小的患者排除,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栓治疗。

    90天后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0~1分为治疗效果良好,2~6分则为疗效不理想。如治疗中出现症状性脑出血,需经头颅CT或MRI确诊,患者恶化的标准为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4分。

    主要研究终点为90天mRS评分,同时还评估治疗过程中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将结果与已经完成的3项著名tPA溶栓研究(ATLANTIS、ECASS Ⅱ与NINDS研究)的汇总结果进行比较。

    所有患者与3项研究汇总结果相比,在年龄、性别、初始NIHSS、左右半球分布等基线情况上无显著差异。

    3小时组患者在疗效、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方面与3~6小时组无显著差异。

    将该结果与3项试验汇总结果进行比较,MRI筛选组有效率高于3项试验安慰剂组及3项试验tPA溶栓组,分别为48%、33%和40%,MRI筛选组相对于3项试验安慰剂组比值比为1.82,相对于3项试验溶栓组比值比为1.39。MRI筛选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汇总数据溶栓组低(3%对8%),与汇总数据安慰剂组相当(3%对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