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1338648
《内经》和谐观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67期
哲学基础,天人相应内外和谐,身心合一形神和谐
     《内经》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对当时某些哲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体现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其在《内经》一书中得到具体体现和应用。

    哲学基础

    《内经》的学术思想深受《周易》和先秦诸家学说的影响。《易传》提倡和谐思想,提出“太和”观念,《周易》通过象数符号运演系统把数、象、理、占和谐统一起来,把自然和人和谐统一起来。孔子具体表达了和谐思想,《论语》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过犹不及”。孟子则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和谐观。老子言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少私寡欲”的清静无为思想。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博爱精神,认为人与人相互热爱,相互帮助,社会就会和谐安定。此外,尚有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学说都含有一定的“和谐”内容。之后汉董仲舒形成了“天人合一”体系,认为“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于天。”由此可知,《内经》的成书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渊源。

    天人相应 内外和谐

    《内经》认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