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状调查(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1日
核心提示:长时间的争论并没有解决一系列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不是科学”的中医究竟有多大价值?它在历史上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在西医主导的今天,中医对于中国社会还能有多大的贡献?在整体上,它能否经受住现代科学手段的检验?
更多精彩深度报道请点击>>>
随着西医的发展,中医院普遍面临着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的现状
中医院为什么要让西医“唱主角”呢?陈珞珈总结有三个原因:医院要活下去;要把病房开起来;要保证病人安全。
与侯老先生一样只希望“碰碰运气”的病人看来不少见。“病人一般是西医、理疗各个科室都看过了,没有效果才来看针灸科的。针灸科往往是病人的最后一站。”田丽芳说,针灸科在治疗哮喘、腹泻,肠炎、胃下垂等疾病都很有效,但患这方面病的病人都去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了。一些西医治疗不见效的病症,才想起到针灸科,但又不一定是针灸的适应症。
, 百拇医药
中医又一次面临考验。
从最初鲁迅批判它为“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开始(更远还可以追溯到1879年浙江儒学保守派人士俞樾先生发表《废医论》),一个世纪以来,中医接受了数次大批判。但这一次与前数次大不同:它发生在西医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中医全面萎缩的大背景之下;并且由于张公耀等人在网络上征求签名,要求中医彻底退出医疗体系,因而在普通大众中掀起了空前激烈的争论。而前几次,争论基本上只限于思想界、医学界和政界。
本组报道期望通过对中医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的生存状况、它面临的来自实践和理论方面的诸多挑战、以及对于中医中药的部分研究结论的调查,试图来初步回答上述问题。但对于中医,还存在一系列更复杂的、现在无法回答的问题:它会不会、应不应该被彻底锁进历史的博物馆?假如完全舍弃中医,对于这个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带来的究竟是好处还是损失?
内文导读:
, http://www.100md.com
中医院的现实困境:中医治疗率逐年下降;“所有的中医院都是‘中西结合’医院”;谁还在看中医?
迷茫的中医药学生:中医药大学毕业相当于“拿了两个中专文凭”?毕业后去做医药代表?中医药大学的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怪现象。
中医在西方:是中医热,还是针灸热;美国政府如何对待补充医学;中医药循证的困难
中国新闻网供图
中医院的现实困境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杨 ☆梁晶
深夜,急诊室来了一位40多岁的危重病人。经诊断,病人患了心肌梗和脑血栓。值班大夫们赶紧采用融栓、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等西医抢救手段。
, http://www.100md.com
正在这时,一位上级大夫刚巧到急诊室巡诊,见状对值班大夫说,“你们怎么能这么抢救呢?我们是中医院,应该用中医的办法。”接着,他命令值班大夫立刻停止使用西医抢救手段,改用在内关穴扎针的办法。值班大夫只好遵照这位上级医生的指示,改用中医手段。
可这位上级大夫刚一离开急诊室,值班大夫就立刻拔下病人内关穴的针,重新把心电图等仪器推回来,给病人打点滴融栓,改回原来的西医抢救手段。他们一边抢救病人,一边埋怨那位上级大夫添乱。
这是几年前发生在北京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真实一幕,也是近年来中医尴尬现状的写照。
中医治疗率逐年下降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培彤——这位有着20年行医经验的中医大夫,用一句话概括了中医院的现状——处于全面萎缩状态。
, 百拇医药
张培彤说,上世纪50年代,国家全面建设医疗机构。那时基本上每个县都建一家西医的人民医院,同时也建一家中医医院。但后来中医院病人越来越少,西医院却不断发展壮大,渐渐地中医院不是被关闭就是被合并到西医院里。
根据2003年底出版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截至2002年底,全国的行政县中,只有66%的县有中医院,而西医院平均每个县有4.45个;中国拥有卫生机构85705个,其中中医医疗机构仅有3801家。到2006年,中医医疗机构的数字已下降到3009家。
中医近年的不景气状况还反映在中医就诊人数急剧减少上。2001年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显示,中国年患病人次42亿人次,就诊39亿人次。其中,西医治疗26亿人次,占67%;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共13亿人次,占33%。在这33%中,只有22%、也就是大约9亿人次纯粹使用中医治疗。换句话说,大约1/3的病人使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约1/5的病人使用纯中医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几年后中医就诊人次又急剧下降。根据《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的报道,同样是国家中医药局的统计,全国中医医院年诊疗人次已经降到2.34亿人次,加上综合医院中医科年门诊的5851万人次,两者合计不到3亿人次。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的一项监测显示,中医医院普遍存在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等“三低”现象。中、西医治疗率形成“剪刀差”:中医治疗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西医治疗率逐年上升。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的住院病人中,中医治疗病案数分别占28%、25%、20%和18%。
“所有的中医院都是‘中西结合’医院”
卫生部1994年下发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规定,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 百拇医药
“我敢断言,几乎所有中医院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当了11年司长、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院长的陈珞珈向本刊直言,“目前所有的中医院其实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珞珈说,相对而言,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还比较高,但一到病房,中医药比率就下来了。病人情况危急,必须上西药。上世纪90年代,国家搞中医院评级和检查,各家中医院在检查时拼命多用中药,尽量少用西药。可检查过后,西药的比率就又上去了。
中医院不仅大量使用西药,其中有条件的还大量做手术。广安门中医院肛肠科主任李国栋告诉本刊,该院肛肠每个月要做120台手术。这个数字就是放在西医院也是非常多的。
中医院为什么要让西医“唱主角”呢?陈珞珈总结有三个原因:医院要活下去;要把病房开起来;要保证病人安全。
“计划经济年代,中医院可以只打一面旗帜,就是‘体现中医特色’。但在市场经济年代,中医院就必须打两面旗帜,除‘体现中医特色’,还要‘健全综合服务功能’。所谓‘健全综合服务功能’就是西医功能。”陈珞珈说。
, 百拇医药
陈珞珈是2003年12月接任望京医院院长的。在此之前,望京医院一直以中医治疗为主,经济上非常不景气。“以前宫外孕、心肌梗、以及各种外伤病人来了,统统转走。七转八转,病人都不到这家医院来了。”陈珞珈当院长以后,从别的医院挖来了12个科主任,把普外、脑外、胸外、ICU(重症监护室)、CCU(心脏重症监护室)、120(急救)等等西医科室都建立起来,医院的经济效益很快好转。2003年12月以前,每天门诊病人只有900人次,现在已经达到2200人次。病床使用率也从过去的70%提升了到现在的93%。
根据陈珞珈的介绍,有关方面调查发现,目前3009家中医院的经济状况是,1/3的日子很好过;1/3的中等,日子过得去;1/3的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在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室在经济上往往也是拉医院后腿的。北京医院的针灸科主任田丽芳接受本刊采访时说,现在医院都在搞成本核算,针灸按摩科是医院最不赚钱的科室。
, 百拇医药 挂一个针灸科的号可以扎5次针。按照北京市物价局的规定,针是每人次4元,灸每人次4元,火罐每人次3元,电针每人次4元。
田丽芳说,一个病人一次治疗至少占用床位半个小时,所有治疗做下来也就12到15元。但如果病人做一次血透最少也几百元。“我在这个科室工作已经近20年了,北京市物价局规定的这个针灸价格始终没有变过。”田丽芳说。
田丽芳现在已经是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可她说,她连工资带奖金加起来,还不如医院效益好的西医科室护士挣得多。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也是一家综合性医院。与北京医院一直以西医为主不同,中日友好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建院时,基本是每设一个西医科室,就同时设一个中医科室。20多年过去了,情况如何呢?中医眼科、耳鼻喉科、儿科等科室都合并到西医科室里了。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记得建院时‘中西医结合’的初衷了。”一位已经调离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大夫对本刊说。
, http://www.100md.com
谁还在看中医?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14677人参与),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但奇怪的是,仅有27.7%的人声称,“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
而在某网站的一项调查(55690人参与)中,认为“中医应该大力扶持”的人占到了74.37%,认为“中医有优势”的人占到了81.30%,但在被问到“你看病一般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时,选择西医的人占到了57.52%,选择中医的人仅占到42.48%,也与认为“中医有优势”的比例相映成趣。
这两组数据明显反映出,表示相信、支持中医的人未必选择中医。北京一位号称继承祖传医术的业余中医师(给人看病开方从不收钱亦不收礼)看着这两组数据,苦笑着跟记者说,看来这些声称支持中医的人,骨子里依然不相信中医,可能更多是出于一种民族情感而拥护它罢了——实际上,他在行医过程中也感觉到了这一点:来他这边的病人,基本上都明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 http://www.100md.com
而记者在采访中又发现,那些偶然选择中医的人,却也未必是相信中医的。
“我是结 肠癌晚期,医生判断我最多活不过一年。尽管也做了化疗,但还是想去找中医碰碰运气。”71岁的侯老先生告诉记者,“去广安门医院,想挂孙桂芝大夫的号,后来发现她的号很难挂,想了想也就算了,反正也没什么希望。” 侯老先生告诉记者,年轻时他有一些小病也不去医院,中年以后身体开始多病,但实际上他几乎没去过中医院看病。
与侯老先生一样只希望“碰碰运气”的病人看来不少见。“病人一般是西医、理疗各个科室都看过了,没有效果才来看针灸科的。针灸科往往是病人的最后一站。”田丽芳说,针灸科在治疗哮喘、腹泻,肠炎、胃下垂等疾病都很有效,但患这方面病的病人都去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了。一些西医治疗不见效的病症,才想起到针灸科,但又不一定是针灸的适应症。
张培彤说,其实中医能够治疗的病谱是比较窄的,主要治疗内科的一部分病症。“西医在病因认识不清楚时,就没办法治疗。一旦研究出了病因,比如找到了 病毒,很快做出疫苗,就能从根本上对疾病加以控制。西医越往前发展,中医就越往后退缩,总有一天中医会退到悬崖边,最终退出市场。”
他举例说,前几年西医还没有发明生白针(使血液中的白血球升高的针)的时候,癌症病人化疗后白血球下来,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可以使白血球慢慢地升上去。但后来西医发明了升白针,一针或者几针下去病人血项就升上去了。“这种情况下,病人还会来找中医吗?”张培彤反问道。
田丽芳说,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针灸最重要的功能是用于急救。古时候是先用针灸把病人救活,然后才能灌药。但随着西医急救手段的完备,急诊病人谁会来针灸科呢?针灸逐渐演化成主要治疗疼痛的方法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