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儿科
编号:11349015
中医治疗小儿内伤发热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75期
     小儿内伤发热不完全同于成人的内伤发热。成人内伤发热是指阴、阳、气、血亏耗,瘀血内结,脏腑功能损害。病多由于饮食劳倦,病邪久羁及七情影响等。小儿内伤发热多因饮食失节,乳食内伤,积滞化热,或病久阴血亏虚,血虚生热。

    食积发热

    小儿脏腑娇嫩,加之饮食不能自节,往往过食伤及脾胃,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由于食滞最易化热。故常表现为手足心热、腹热、两颊红赤、午后潮热等症状。食滞既损脾胃,又使营血不和,气血失调而致外感。“无内伤不致外感”,故可见壮热、恶寒、流清涕等症状。本病发热与单纯外感发热鉴别点在于:本病发热多呈午后热重,腹胀,腹热,口中气臭,胃满不思食,或大便干燥,数日一行,小便短黄,脉象滑数,舌红、苔黄厚腻,指纹青紫。治法:清热导滞,解表和里。可用黄花双解汤(笔者临床经验方):生石膏30g,双花10g,薄荷6g,银柴胡10g,黄芩10g,连翘10g,炒槟榔10g,枳壳6g,大黄10g。水煎服。腹痛者,加生白芍10g;咳嗽者,加鱼腥草10g;呕吐者,加佩兰10g。
, http://www.100md.com
    本方中生石膏、双花、连翘、薄荷辛凉解表,清热泻火,槟榔、枳壳、大黄行气除胀,攻积导滞;黄芩能清诸经之热,得柴胡清少阳而退寒热,并有疏泄和解之功。

    病案举例:卢某某,女,三岁。2004年8月6日就诊。患儿高热三日,大便燥结二日未下,腹胀不食,口渴,小便黄赤,曾服泰诺林口服液无效,继用头孢类静脉点滴3日仍高热不退。检查:体温39℃,脉象细数,舌质绛,舌苔厚腻,心肺(-),肝脾(-)。此乃胃燥津伤,津液不能下承,肠失濡润,传导失常,故大便燥结,舌绛者阴液伤故也。宜清热增液导滞之法治疗。处方:生石膏30g,双花10g,连翘6g,鲜生地12g,黄芩6g,薄荷4.5g,银柴胡9g,槟榔6g,陈皮3g,大黄5g。水煎服一剂。二诊:上方服后下大便二次,高热已退,体温36.5℃,改用消导清热的小儿散剂(三甲散、清热散)继服三日巩固疗效而愈。

    阴虚发热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久劳伤,阴血亏耗。阴血亏损则阳气独盛,故发热不止。但本病发热一般热势不盛,体温在38℃左右。临床表现为午后潮热,双颧发红,手足心热,身困无力,形体消瘦,烦躁,盗汗,脉象细数。舌体胖大,质光红,苔多花剥。治法:滋阴潜阳,清热养血。可用加味秦鳖汤(笔者临床经验方):秦艽10g,生鳖甲30g,知母10g,当归6g,生白芍10g,黄芩10g,青蒿10g,地骨皮10g,乌梅3g,丹皮6g,银柴胡10g,生地15g。水煎服。
, http://www.100md.com
    本方中生地、当归、知母、鳖甲滋阴养血,消积潜阳;地骨皮、丹皮、黄芩清虚热而退骨蒸;乌梅、白芍生津敛阴而止盗汗;且鳖甲、乌梅同用能深入阴分,合秦艽、银柴胡、青蒿可泄阴分之伏热,阴复则热自退,故虽虚久热而可一鼓息之。

    病案举例:张某某,男,5岁,初诊日期:2005年9月17日。患儿发热一个月,夜晚较重。初病时突然高烧,体温达41℃,腹胀作痛,县医院诊断为肠炎,注射头孢类针剂、口服消炎药物,治疗八天后,高烧退至38℃,转到省某医院检查,血沉70mm/h,白细胞计数:6.9×109/L,中性67%,淋巴33%,诊断为风湿病。又经郑州市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败血症;后经郑大一附院检查:血沉37mm/h,白细胞计数6.9×109/L,单核4%,淋巴25%,中性64%,诊断为肺结核。但经X线拍片透视,结果是心肺正常,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无效。现仍午后发热达38℃~39℃之间,面黄肌瘦,身困无力,纳呆厌食。检查:脉象细数,舌质红,心尖部可闻及吹风Ⅱ级杂音。肺(-),肝脾(-),体温38.2℃。诊断:阴虚发热。本病因热久伤阴,阴虚阳亢,虚火内炎,故久热不退,午后热重。治宜养阴退热之法。处方:生地、知母、生鳖甲、丹皮、地骨皮、秦艽、青蒿、柴胡各10g,当归、生白芍各6g,乌梅3g。水煎服三剂。二诊:身热退净,体温35.8℃,饮食增加,精神好转,故不更方,继服三剂。三诊:身热未作,纳食大增,精神大振,改用三甲散(成药)健脾生津以善其后。, http://www.100md.com(马荫笃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M > 内伤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