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348659
正确看待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5期
     要点提示:

    1. 孤立性转氨酶升高≠肝脏损害。

    2. NAFLD患者应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

    3. 综合评价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获益与风险后可知,临床中应充分应用他汀类药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范建高教授全面评价了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

    范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他汀类药物引发的肝酶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且发生率较低(常规剂量发生率<1%)。孤立性转氨酶升高≠肝脏损害。对大家关注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不但不应限制他汀类药物使用,还应积极应用,因为这类患者通常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事件和2型糖尿病。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美国脂质学会(NLA)肝脏安全性专家组建议:①他汀类药物使用过程中无需监测肝功能,但需监测肝中毒的各种症状,如黄疸、疲乏、无力等;②应考虑用游离胆红素,而非ALT和(或)AST监测肝功能;③治疗期间,ALT或AST在1~3倍正常上限之间时,不必停用他汀类药物;④如果ALT或AST超过3倍正常上限,应随访患者,并重复肝功能检查,但不必停用他汀类药物;⑤如发现肝脏损伤的客观证据,需停用他汀类药物;⑥慢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均可安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

    综合现有证据可知,他汀类药物对肝脏是安全的。从预防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的角度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益处颇多,宜在临床充分使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