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78673
走出重重防治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5日 《中国妇女报》 2007.02.05
     长期以来,医生们一直把糖尿病的治疗比作“五驾马车”,马车好比“糖尿病的治疗”,五匹马比作“治疗糖尿病五个方面”,对这五个方面也曾是这样的提法:“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自我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疗”。实际上“五驾马车”只针对“降糖”,有医学专家认为:糖尿病病人血糖正常了并不一定就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而许多的糖尿病患者正是将血糖的高低作为衡量身体状况的尺度,所以走出这一误区,是众多患者应该特别了解的。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李经教授。

    控制“代谢综合征”是重中之重

    医生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因素叫做“代谢综合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Ⅱ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之一)、高血糖、血脂紊乱(与高血糖是孪生兄弟)、肥胖、高血压、血管内皮炎症、微量蛋白尿、高凝固状态和血栓倾向、高尿酸血症。

    李经教授介绍,糖尿病几乎囊括了代谢综合征的所有内容,糖尿病病人70%死于冠心病,20%死于脑血管病,也就是90%死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只有把引发代谢综合征的这些因素都控制好才能达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高生活质量和长寿的目的,而五驾马车只针对降糖一个方面,血糖控制得再好而不管其他疾病只能是“事倍功半”。
, http://www.100md.com
    学会当自己的医生

    李经教授对糖尿病患者提出“五会”的原则,即一会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二会吃饭,不但学会定时定量,还要掌握对糖尿病的饮食要求;三会自我监测的各项技能,包括会分析检测结果;四会简单的肌肉注射,以便在需要使用胰岛素时会自己注射;五会自己可以简单地调节胰岛素的使用种类、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

    他提醒患者,细致地监测自己的病情能反映出疾病最真实的情况,作为调整生活的依据,也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

    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人发现肌肉酸痛是自己血糖高的表现,也有人发现眼睑红肿是自己血糖高的特征;有人喝大米粥血糖会升高,有人喝玉米面粥血糖高得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都是患者在生活中摸索出来的。这些情况很重要,医生需要据此修改治疗方案。

    能“根治”是“骗人”
, 百拇医药
    李教授说,到目前为止,无论哪种类型糖尿病都没有根治的方法。所以说糖尿病目前还是“终生性疾病”。现在有不少人打着“根治”的幌子行骗患者,大家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根治Ⅰ型糖尿病目前还不能实现。据李教授介绍,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被认为是自身免疫问题,是否还有其他因素有待发现和研究。就自身免疫而言,胰岛β细胞几乎完全被自身免疫功能破坏掉了,有研究用干细胞定向培养成胰岛β细胞移植到肝脏中治疗Ⅰ型糖尿病(还没说“根治”),现在还没普遍用于临床,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而自身免疫问题依然存在,移植的β细胞是否还会被破坏掉?如何克服自身免疫?即便移植成功,β细胞的寿命是多少?是否要定期做干细胞的定向培养和移植?等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目前只能说有根治的曙光,但道路漫长。

    Ⅱ型糖尿病属“多基因遗传疾病”,“根治”更为渺茫。Ⅱ型糖尿病患者全身几乎每一个细胞都带有同样的糖尿病的基因,要想从源头不得糖尿病,就要消除精子和卵子中的不良基因后再受精,保证受精卵没有糖尿病的基因。已经得了糖尿病,如何消除全身每一个细胞中糖尿病的基因?要突破这些根本的因素谈何容易。
, 百拇医药
    鉴于以上原因,所以说现在谁说能根治糖尿病,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话!是行骗患者!李教授提醒患者,现在无论患了哪型糖尿病,不能等到能根治的那天到来后再治,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晚发现一天,晚治疗一天,都会给身体带来不能弥补的损失,患者不要“掩耳盗铃”。

    糖尿病不能“根治”但能控制

    虽然目前糖尿病不能根治,但是它是完全能被控制好的疾病,只要能科学地对待它,按照正规大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话,警惕、杜绝巫医假药的骗,把代谢综合征中的各种因素能治疗的都治疗达标,就能控制糖尿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为此,李教授强调,得了糖尿病不要紧张、不要精神负担太大。有些人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好像天塌下来一样,一想起糖尿病的并发症精神负担大极了。这实在没必要,精神越紧张血糖就越高。糖尿病是能控制好的疾病,并发症完全可以预防,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一样长寿,只不过比没有糖尿病的人生活中多做一点事而已。
, 百拇医药
    病人常问医生:“我的病严重吗?”李教授说,“不论病情轻重与否,只要科学地对待它,认真地治疗它,使各种指标都能达标,就不会往严重的程度发展;不论病情多轻,如果满不在乎,或只相信那些‘能根治’的巫医假药,不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各种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肯定会恶化,并发症肯定会缠身,会致残,会折寿。”

    非感染性疾病也会“病从口入”

    “能吃能喝不是病”是一个流行甚广又非常错误的观念,害了不少人。李教授说,以往的“病从口入”是指感染性疾病,像肠炎、痢疾、肝炎都属于这类疾病,而对于糖尿病这类内分泌疾病,现在提出的概念仍然是“病从口入”,其含义是“不科学饮食”,胡吃海塞,胡乱节食,最终导致的不是肥胖就是营养不良。

    李教授认为,把能吃能喝当没病,这属于自欺欺人。有些人刚刚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非常紧张,能认真地按照医生要求去做,能按定量吃饭,能按时监测,能按部就班地用药。随着时间的延长,三年、五年也看不出有多大变化,看不出产生了多少并发症,对自己疾病的重视程度逐渐地淡漠,饮食控制放松,自我监测不认真做了,药也不按时吃了,不常找医生看病,糖尿病知识讲座也不听了,在遇见酒肉朋友又控制不了自己,可想而知若干年以后的后果,后悔晚矣!因此李教授提出,对待糖尿病这类“终生性疾病”,患者最要克服的就是产生麻痹思想。
, 百拇医药
    [相关链接]

    受孕、妊娠、哺乳注意事项

    一般育龄妇女妊娠前发现糖尿病大多数是Ⅰ型糖尿病,现在Ⅱ型糖尿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也有相当多的病人是Ⅱ型糖尿病。当糖尿病患者准备受孕时,应当做全面的体检,检查是否有不允许妊娠的疾病或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在受孕前两、三个月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要把血糖控制到理想水平,最好和正常人一样再受孕。受孕后,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继续用胰岛素治疗,整个妊娠期都要把血糖控制在最好水平,比普通糖尿病更严格。分娩后哺乳期仍然用胰岛素治疗。虽说妊娠前对糖尿病的分型已有明确诊断(糖尿病妊娠),最好也在6周以后重新评价糖尿病的分型,停止哺乳后根据重新分型再决定今后的治疗方案,并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做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普通的育龄妇女,在妊娠前也应做全面体检,检查是否有糖尿病等不利于妊娠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对母体、对胎儿有影响。至于妊娠中、晚期发现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应及时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保证安全度过妊娠期和哺乳期,分娩6周以后重新评价糖尿病的分型和治疗。
, 百拇医药
    自己测的血糖比医院的准

    从诊断或科研的角度,必须测静脉血糖,比如说做糖耐量试验要用静脉血测血糖,第一次诊断糖尿病需要以静脉血测出的结果作依据。

    但是,平常的自我监测,需要定期一天测7次血糖,门诊只能满足早餐后2小时和午餐后2小时的血糖测试,其余的三餐前和睡觉前血糖、晚餐后2小时血糖都不能测,只有依靠病人自己测,用静脉血是不现实的。

    测血糖应当在平常生活中最平稳的状态下做,到医院门诊即便能测一天7次血糖,这一天也不是平常的生活状态,医生参考的意义并不大,因此,看病时医生最希望看的是自己测的血糖。

    医院用干试纸方法测血糖用的血糖仪和试纸与病人用的完全一样(除非病人用的是质量不好的血糖仪或试纸),同样条件下测试结果应一样。当然同一台仪器同一个血标本测几次,其结果都不是同一数值,同型号不同仪器测试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但变化范围应当很小。

    因此,平常病人自己测的血糖结果要比医院测的更真实,更有参考价值。, 百拇医药(耿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