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62239
中医治疫源远流长——读《中医治疫名论名方名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86期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也包括了与疫病的抗争经验。见诸文献的有《温疫论》、《疫疹一得》、《伤寒温疫条辨》、《松峰说疫》、《霍乱论》等论治疫病专著,而更多的内容散在于其他医籍中,如《医学心悟》中对疫病的论述、《杂病源流犀烛》对治疫经验方的记述、《古今医案按选》记录的治疫验案等。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研究工作者,以中医防治疫病为主线,将有关名论、名方和名案的内容编纂成书,于是有了《中医治疫名论名方名案》一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该书“名论篇”,选录古代医籍特别是疫病专著中有关瘟疫的病名、病因、证候、诊断和治则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书名为目,按成书年代先后排列,使人们从中可以了解中医论治疫病的历史发展脉络;在精选的医论原文后,列出“按语”一栏,对原文予以中肯评述,阐发奥义,彰显精华,使人们理解其实质内容,指导现今临床实践。

, http://www.100md.com     “名方篇”主要精选古代(个别方剂迄民初)治疫的著名方剂。其选择标准是出自名家之手,配伍合理,古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具有重要应用和开发价值。各方注明文献出处,摘录其方论、组成、用法,便于临床参考。“按语”中结合现代应用该方治疗急性传染病的实际案例予以论证和分析,并融入了编写者的实践经验,颇切临床实用;有些方剂更指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能为新药研制提供参考。如代赈普济散、破棺千金煮汤等方,因其组方独特,作用不凡,故在“按语”中着力阐发其开发价值。尤其可贵的是,该篇后的附录“古代预防瘟疫参考方”,精选《肘后备急方》、《千金月令》、《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世医得效方》、《是斋医方》等10余种古医籍中的39首防疫医方,对于今日预防急性传染病仍不失有指导意义。

    “名案篇”主要是选辑古代医家治疗疫病的典型案例,一般是理法方药合拍,对今日临床颇有启示和借鉴作用者。每一医案根据其主题内容,加用贴切明了的标题,如“神昏谵妄案”、“瘟疫结胸案”、“温毒发疹案”、“大黄愈疫案”,使人明确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并用“按语”形式讲述医案的精要所在,如“壶仙翁治张文学病时疫”一案,冠以“瘟疫脉伏案”标题,按语中指出:《内经》谓:“阳极反阴”。本例因“风热之极,火盛则伏”而出现伏脉,是阳极反阴的假象,必有其他热证可资辨别。以方测证,当有发热、烦躁、便秘、腹胀、舌黄、口干等症状。如此按语说明,能使人们理解时疫脉伏,“用连翘凉膈之剂,一服而解”的奥秘所在,同时对于临床处理同类情况会有帮助的。

    中医言疫,概念甚广,《黄帝内经》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是对疫病特征的明确界定。古代治疫名论、名方、名案是古代医家防治疫病的经验结晶,为现代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病毒性肝炎、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白喉、霍乱等急性传染病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人还将古代治疫名方用于治疗SARS、人禽流感等现代发现的传染病,取得显著疗效。中医防治疫病的理论和经验系统而丰富,在现今有着重要价值,可供借鉴,《中医治疫名论名方名案》一书值得一读。, 百拇医药(施仁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