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0年第1期
编号:11367580
长春工业大学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学校卫生》 2000年第1期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预防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学生

    艾滋病(AI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 [1] ,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AIDS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2] ,且既无有效治疗药物,又无特效预防疫苗。所以,加强预防和控制AIDS的发展和流行势在必行。而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学校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他们抵御艾滋病侵扰的能力,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为此,笔者于2004年9-12月在长春工业大学学生中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在长春工业大学新生中选取79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教育组(406名)和内对照组(388名),同时在另一所工业大学新生中选取404名新生作为外对照组。

    1.2 方法 只有教育组接受艾滋病预防和安全性行为教育。教育开始前及教育结束后,分别对教育组和内、外对照组同步进行内容相同的第一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的基础知识,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如何面对日益增长的艾滋病的挑战,增强自尊、自信与责任感。并由艾滋病防治专家给学生介绍艾滋病患者实例,使学生对艾滋病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由学生自己填写调查表,并当场收回。所有数据用SAS6.1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教育前3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除“与HIV感染者性交有被感染的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的正确知晓率教育组显著高于内、外对照组,3组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教育组教育前后除“与HIV感染者性交有被感染的危险”之外,其余各项回答正确率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教育后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而内、外对照组对此的正确回答教育前后变化很小。见表1。

    表1 长春工业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教育前后回答正确率比较(略)

     3 讨论

    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高,再加上近年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宣传,使他们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还很不够,比如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掌握的知识水平不一致,有些学生还存在误解。如蚊虫叮咬、共用坐厕、共用饮食器皿、与HIV感染者握手及一起游泳等非传播途径,教育前许多学生存在误解。教育后,教育组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 [1-2] 。

    实践证明,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是相当有效的。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医学知识更大众化,使医学语言更通俗化。同时还应使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活泼一些,使教育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4 参考文献

    [1] 马迎华,张冰.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初探.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45-146.

    [2] 钮文异,孙昕雨英,吕姿之.一年级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18-220.

    [3] 马迎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61-264.

    【作者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医学院,吉林 130021;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免疫细胞遗传实验中心;临江市医院;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电诊室。

    【通讯作者】 贾杰,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电诊室。, http://www.100md.com(朱冬元 ,耿志辉 ,石丽华 ,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