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年第20期
编号:11374236
糖尿病足3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0期
     [关键词] 糖尿病足;糖尿病;分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致残并发症,主要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有关。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肢体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近年我们收集32例诊治病例,现报道如下,目的是在临床中能早期诊断及预防,减少致残率。

     1 一般资料

    糖尿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年龄65.3岁,平均病程15 a,入院平均血糖15 mmol/L。长期没有规范治疗,血糖、血脂控制不良。诱发因素:足部挤压伤8例,烫伤6例,足瘀4例,皮肤水疱8例,鸡眼、胼胝4例,修脚外伤2例。

     2 临床表现

    具有趾端发冷、麻木、疼痛,皮肤干燥、瘀斑,足趾发黑,炎性水肿,坏疽[1],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夜间疼性痉挛,足抬高45°时皮色变白,足下垂时有紫绀和静脉充盈迟缓,肌肉萎缩[2]。

     3 辅助检查

    在依据临床表现基础上,32例均在确诊糖尿病基础上行双下肢多功能血管病变诊断,肢体血管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显像,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标准[3]。

     4 治疗

    采用全身综合内科治疗及局部创面治疗相结合,疗效较为满意。全身治疗首先皮下注射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在7 mmol/L~10 mmol/L之间,纠正脂代谢紊乱使用非诺贝特、适泰宁、长效血管紧张素拟制剂洛丁新或钙通道阻滞剂波依定使血压、血脂于正常范围,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潘生丁、血管扩张药物己酮可可碱或凯时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弥可保以改善神经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局部创面病情及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及合适敷料进行创面处理。对于动脉完全闭塞或坏疽迅速发展至下肢近端者转外科行血管重建或截肢术。经过创面局部处理及整体思考治疗后,内科治愈27例,外科手术4例,不同程度截肢1例。

     5 讨论

    糖尿病足是全身糖代谢 、脂代谢紊乱及致病菌感染在局部的表现。糖尿病足的转归受全身情况的影响。本组32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长期糖代谢、脂代谢 、血压控制不良导致及局部护理不到位形成。本组研究也证明糖尿病足一经形成,疗效慢,预后差,病残率高。因此每1位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接诊时,要详细询问有关足底症状,进行相关血管多普勒超声及X线显影,力求早期确诊“高危足”,其在糖尿病足Wanger分级为0级,指有发生足部溃疡危险因素的足,但目前无溃疡[4]。对高危足应积极采取全身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足部护理,选择宽松鞋袜,趾甲应软化后平剪,脚底长出厚茧 、鸡眼、胼胝最好请医生修剪,预防脚癣,避免烫伤,以消除各种诱发因素,预防糖尿病足的行成。

     参考文献:

    [1] 朱本章.临床糖尿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17119.

    [2]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第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345346.

    [3] 胡绍文,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321328.

    [4] 袁群.糖尿病足的诊断及治疗解放军空军总院[J].陕西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学术会论文汇编,4149.

    (户县医院,陕西 户县 710300), 百拇医药(王云安,南虹,卢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