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6年第21期
编号:11374597
中青年脑卒中31例危险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21期
中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中青年脑卒中31例危险因素分析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中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31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人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检测,对家族史、酗酒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高血压、心脏疾病、颈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家族史是本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论 高血压、心脏疾病、颈动脉硬化、糖尿病、酗酒、肥胖、高血脂等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

    [关键词] 中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

    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率较高,通常发生于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青年人脑血管病较少见,国外社区调查显示年轻人脑卒中的发病率为男性9.0/10万,女性8.9/10万,国内报道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4%~15.9%。但近年来,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与老年人脑卒中不同,年轻人脑卒中病因种类多,诊断较为困难。为了探讨中青年脑卒中的病因,更好地防治此病,我院对31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因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年龄在40岁以下的脑卒中患者3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确诊,男21例,女10例,年龄18~41岁,平均34.8岁;年龄18~30岁的2例(男1例,女1例),31~40岁15例(男9例,女6例),41~45岁14例(男11例,女3例)。根据《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的分类标准,本组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血栓形成性脑梗死15例,脑栓塞2例,其他原因脑梗死2例。选择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并且经神经系统查体及头颅CT或MRI等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31名正常人作为对照。

    1.2 方法 (1)测量身高、体重,依据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计算体质指数,进行体型分型。(2)血脂检测采用酶法,于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TC、TG;采用沉淀法测定HDLC,各项检测均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严格执行。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糖≥6.1 mmol/L为高血糖。(3)血压测量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测量血压的标准执行。(4)B超判断颈动脉硬化程度。(5)问卷调查家族史、酗酒、心脏病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用卡方检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