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心电图分析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本病常有明显的家族史。常为青年人猝死的原因。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发现,大部分患者有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月已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1~66岁。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320K12导同步心电图仪记录病人平静卧位心电图且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符合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2 结果
ST-T改变18例(85.7%),左室肥厚表现13例(61.9%),心律失常11例(52.4%),其中室性早搏8例(2例为多源室早),房早室早并存5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房颤1例,异常Q波5例(23.8%),一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23.8%),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14.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14.3%)。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改变以心室肌肥厚为主,主要累及心室和室间隔,大多数为非对称性左室肥厚,以室间隔肥厚最为显著。很少具有正常心电图。其异常心电图多种多样,其中ST-T改变的发生率最高。本组ST-T改变的发生率为85.7%,涉及所有导联,大多数ST段水平压低,少数为下垂型。T波形态多为倒置且对称,似冠状T波。由此可见,在有缺血性ST下移,冠状T波时,除考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应警惕是否为肥厚型心肌病,尤其年轻患者。
左室肥厚在本组的发生率为61.9%。据有关资料分析,心电图不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的敏感指标,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主要与左室肥厚的范围和程度有关,而与左室肥厚的部位无明显关系[1]。
异常Q波是肥厚型心肌病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之一,常见于下壁导联及左侧胸导,Q波窄而深且同一导联T波与Q波向量不一致,这一特点有助于与心肌梗死鉴别,并且异常Q波多变,它可以消失或减小,也可由浅变深或出现新的Q波,而不伴有动态ST-T改变,这与心肌梗死的Q波有所不同。关于异常Q波的发生机制可有两种解释:第一,室间隔肥厚时自左向右的初始QRS向量增大。第二,肥厚型心肌病时心室激动的正常顺序发生改变。
心律失常以室早多见,部分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大部分并存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可能是猝死的原因。有文献报道,QR型室早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为97%[2]。传导障碍可发生在心脏的各个传导部位。较常见的是房室传导延迟,右束支和左束支阻滞,可能是累及心肌的病变同样累及了传导系统。另外,肥厚心肌病患者多有P波增宽,可能提示左房扩大,也可能是房内传导障碍。
综上所述,可见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多样但缺乏显著特异性,而随着当前诊断水平和临床认识的提高,肥厚型心肌病不再被认为是少见病,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以鉴别,对一些难以解释的心电图,尤其是年轻患者,应想到肥厚型心肌病,并积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防漏诊。
[参考文献]
1 徐至法,王方正,张奎俊.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诊断价值的评价.临床心电学杂志,1998,7:110-112.
2 卢喜烈.12导联心电图同步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20.
作者单位: 101200 北京,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心电图室
(编辑:卫 东), http://www.100md.com(李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月已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1~66岁。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320K12导同步心电图仪记录病人平静卧位心电图且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符合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2 结果
ST-T改变18例(85.7%),左室肥厚表现13例(61.9%),心律失常11例(52.4%),其中室性早搏8例(2例为多源室早),房早室早并存5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房颤1例,异常Q波5例(23.8%),一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23.8%),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14.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14.3%)。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改变以心室肌肥厚为主,主要累及心室和室间隔,大多数为非对称性左室肥厚,以室间隔肥厚最为显著。很少具有正常心电图。其异常心电图多种多样,其中ST-T改变的发生率最高。本组ST-T改变的发生率为85.7%,涉及所有导联,大多数ST段水平压低,少数为下垂型。T波形态多为倒置且对称,似冠状T波。由此可见,在有缺血性ST下移,冠状T波时,除考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应警惕是否为肥厚型心肌病,尤其年轻患者。
左室肥厚在本组的发生率为61.9%。据有关资料分析,心电图不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的敏感指标,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主要与左室肥厚的范围和程度有关,而与左室肥厚的部位无明显关系[1]。
异常Q波是肥厚型心肌病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之一,常见于下壁导联及左侧胸导,Q波窄而深且同一导联T波与Q波向量不一致,这一特点有助于与心肌梗死鉴别,并且异常Q波多变,它可以消失或减小,也可由浅变深或出现新的Q波,而不伴有动态ST-T改变,这与心肌梗死的Q波有所不同。关于异常Q波的发生机制可有两种解释:第一,室间隔肥厚时自左向右的初始QRS向量增大。第二,肥厚型心肌病时心室激动的正常顺序发生改变。
心律失常以室早多见,部分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大部分并存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可能是猝死的原因。有文献报道,QR型室早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为97%[2]。传导障碍可发生在心脏的各个传导部位。较常见的是房室传导延迟,右束支和左束支阻滞,可能是累及心肌的病变同样累及了传导系统。另外,肥厚心肌病患者多有P波增宽,可能提示左房扩大,也可能是房内传导障碍。
综上所述,可见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多样但缺乏显著特异性,而随着当前诊断水平和临床认识的提高,肥厚型心肌病不再被认为是少见病,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以鉴别,对一些难以解释的心电图,尤其是年轻患者,应想到肥厚型心肌病,并积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防漏诊。
[参考文献]
1 徐至法,王方正,张奎俊.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诊断价值的评价.临床心电学杂志,1998,7:110-112.
2 卢喜烈.12导联心电图同步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20.
作者单位: 101200 北京,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心电图室
(编辑:卫 东), http://www.100md.com(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