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376772
楔状缺损修复的材料学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
口腔材料学;牙体修复;楔状缺损,,口腔材料学;牙体修复;楔状缺损,关键词口腔材料学;牙体修复;楔状缺损,1银汞合金,2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3富士Ⅱ玻璃离子,4光固化复合树脂,5复合体(聚酸改性复合树脂),6可流动性复合树脂,7铸造玻璃陶瓷,8三明治夹心技术,9参考文献
     关键词 口腔材料学;牙体修复;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非龋性疾病,尤以唇向错位的牙齿较为严重,患病率5.3%[1]。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达90%以上[2]。对口腔工作者来说,修复楔状缺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可供临床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楔状缺损是牙颈部硬组织在咀嚼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疲劳,并与外部机械及化学因素协同作用下,发生慢性进行性丧失的疾病,修复时要同时考虑到材料的弹性膜量,热膨胀系数,封闭性能,耐磨程度,以及美观等问题。本文就修复楔状缺损的一些传统材料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从以下几方面做些纵向比较,供同道参详及指正。

    1 银汞合金

    充填银汞合金是历史最悠久的充填材料,与现有的充填材料相比,银汞合金具有最大的抗压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且性能非常稳定,可塑性大。但是银汞合金对洞形要求很高,而楔状缺损多由二个或三个平面组成,在一些洞深度较浅,有固位形时可以使用,而且银汞合金的边缘封闭性随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彻底,可有效防止微深漏,但由于其色泽及无粘结性能的局限,所以现在已很少应用在楔状缺损,特别是前牙的楔状缺损中。

    2 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

    玻璃离子水门汀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聚羧酸的基础上研制而来,是由具有析出离子能力的铝氟硅酸盐玻璃粉和聚丙烯酸水溶液所组成,对牙髓刺激性小,与牙体硬组织有化学粘结性,热膨胀系数与牙相近,可缓慢释放氟离子,弹性膜力较低,减少了充填后的聚合收缩,封闭性能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