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376757
职业紧张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
高校学生;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心理健康,,高校学生;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心理健康,关键词高校学生;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心理健康,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4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学生;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心理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已受到较多的关注。与物理和化学因素不同,社会心理因素并无明显的职业界限,各种职业人群均潜在地暴露于这类健康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与个体特征相互作用而导致心理和生理平衡失调或紊乱,这种失调或紊乱如果长期存在将引起一系列疾病[1]。近年来,国内外职业紧张研究的对象多集中于办公室人员以及体力劳动者,而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紧张问题尚未见报道,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某高校学生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在校大学生的紧张因素来源以及缓解因素、个体因素在紧张发生中的作用,为缓解大学生的心理紧张、指导其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唐山市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5月20—30日,随机抽取2000~2004级5个年级的学生各100人,每个年级中男、女各50人,共调查500人,收回有效问卷496份,年龄18~25岁,平均(21.2±1.66)岁。

    1.2 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职业紧张问卷(该问卷在国内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适当删除其中部分内容,采用自评法完成问卷内容,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现场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后,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然后由调查员一一核对,无误后收回。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紧张因素、缓解因素、非工作因素和紧张反应。

    表1 男女生一般情况比较(略)

    表2 工作满意感评分与各因素间逐步回归分析 略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建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