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项医药卫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本报北京讯 记者刘云涛报道 2月27日上午,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四大重要奖项皆“名花有主”。在总计330项单项奖及一、二等奖项中,获奖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共有36项。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汤钊猷院士领衔进行的“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中惟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单核苷酸多态与肿瘤的研究”,“神经元N受体及其失敏态的药理毒理和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系列研究”等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技术”,“新头孢菌素——头孢硫脒”等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双环醇的研究”“盐酸布替萘芬以及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悉,国家最高科技奖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4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2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共授予2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瑞典籍医学专家英格玛·恩博瑞(Ingemar Ernberg)教授因为在促进中瑞两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合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获得了国际科技合作奖。, 百拇医药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汤钊猷院士领衔进行的“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中惟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单核苷酸多态与肿瘤的研究”,“神经元N受体及其失敏态的药理毒理和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系列研究”等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技术”,“新头孢菌素——头孢硫脒”等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双环醇的研究”“盐酸布替萘芬以及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悉,国家最高科技奖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4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2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共授予2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瑞典籍医学专家英格玛·恩博瑞(Ingemar Ernberg)教授因为在促进中瑞两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合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获得了国际科技合作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