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377485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72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
     关键词 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

    越来越多的药物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选择。不断增长的选择为患者增加了有利治疗结局的机会。除氯氮平外,在最适宜的治疗条件下,各类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是相似的。药物副作用的差异也影响治疗的选择。多数专家赞成以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性障碍。对首发和多次复发患者,利培酮都是名列榜首的选择。现将我院采用利培酮治疗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72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7月—2006年2月住院患者7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1],首次发病,未曾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40分,72例患者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17~48岁,平均(24.5±10.2)岁。

    1.2 治疗方法 采用利培酮治疗,起始剂量0.5~1mg/d,逐渐增加2~6mg/d,平均剂量4.5mg/d。疗程8周。不联合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可酌情给苯二氮卓类和抗胆碱药。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进行评定。

    1.3 评价方法 以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透等。疗效评定按BPRS减分率,减分率≥80%为临床治愈,60%~79%为显著进步,30%~59%进步,<30%无效。

     2 结果

    经利培酮治疗,72例中临床治愈29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7例,无效6例,有效率91.6%。利培酮对各亚型均有效,BPRS减分率为31.8%~69.6%。治疗1周起效,2~4周时疗效明显(P<0.05),8周时BPRS总分明显下降(P<0.01)。不良反应以静坐不能最为常见,其次为心悸、体重增加、失眠、头晕、恶心、视力模糊,均在2周内出现,轻度至中度,经抗胆碱药、苯二氮卓类及普萘洛尔等治疗后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3 讨论

    自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个治疗精神障碍的合成药物氯丙嗪的出现,开创了现代精神药物治疗的新纪元。近十多年来,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学发展迅速,品种繁多,结构各异的各类新的精神药物正在不断开发上市。以氯丙嗪等为代表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较大,还可导致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癫发作、恶性综合征等),服药次数多且量大,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以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为代表的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阻断,治疗量较少或不产生锥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且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较小,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高。目前,新型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取代传统药物的趋势。由于氯氮平治疗中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高,还可见心动过速、便秘、流涎,甚至麻痹性肠梗阻、癫发作,国内外专家仍主张慎用氯氮平,为二线用药。临床研究认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2]。本研究应用利培酮治疗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周开始起效,2~4周时疗效明显,最佳有效量4~6mg/d,有效率91.6%,与有关文献报道[3]有效率一致。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次数少,不良反应少而轻微,认知功能恢复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认为利培酮可为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5

    [2] 张晓斌,丁兆生.利培酮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增刊):34

    [3] 于欣,侯也之,舒良,等.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79

    222003 江苏省连云港市康复医院, 百拇医药(刘德军 赵龙平 郭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