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2
编号:11388064
食品安全恐慌是否缘自媒体误导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6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3.06
     正方:

    ■媒体及时准确报道是对百姓利益的维护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物资匮乏的年代早已经过去,广大人民群众可选择和购买的食品品种繁多,人们关注的是如何吃得更安全,追求的是如何吃得更健康。进一步说,当温饱问题解决后,食品安全问题就成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试想,当我们食用有着油红蛋黄的咸鸭蛋、美味可口的鱼时,却有媒体曝光:“红心蛋”是因为鸭子吃了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的饲料而生产出来的,“多宝鱼”被喂了可能致癌的违禁药物,老百姓就会觉得,吃到口的食物原来是有损于健康的东西,还不如当初的年代,虽然没有那么多品种,但吃到的食物都不会影响健康,可以放心踏实地吃。这岂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悲哀?有人还会觉得,连食品都存在那么多问题,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安全可言?还有什么可以信赖?食品安全在百姓心目中的分量太重,人们对被媒体报道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非常敏感。因此,媒体所揭露的某些食品安全问题难免在民众中产生爆炸性的效应,甚至是杯弓蛇影般的恐慌,这也是人之常情,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这些都不是媒体的错。人们只有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才会产生猜疑和恐惧。我们无法想象由于媒体的缺席,任凭小道消息满街飞,传闻由于其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被无限夸大、扭曲之后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如果通过媒体及时传达权威的主流消息,就会稳定社会心理,不至于造成百姓的恐慌。

    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老百姓既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受害者,也是抵御食品安全事故再次发生的主体。及时让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情况,是他们积极避免受害的重要前提。媒体对于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在一个时期内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或者说造成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担心,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以媒体之力影响公众对某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进而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食品安全事件的解决,那么短时期内即使承担一点恐慌的代价又何尝不可呢?

    同时,由于新闻媒体在公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媒体不满足于向公众提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零散的信息,还会随着事态的进展,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做出自己的评价。此时媒体就是公众观点和心理的“导航员”,引导得好,则问题顺利解决,稳定民心。

    在社会信息透明度日渐提高的今天,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排斥在传递食品安全信息、揭露食品安全事故之外,这是媒体义无反顾的责任。新闻媒体应该保障让公众享有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充分的知情权,媒体基本的责任就是尽量充分地把各方面的信息披露出来,只需要去及时准确地报道,公众会做出真正的判断的。

    湖北省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洪山分局 王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