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在肿瘤靶向血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络病理论;肿瘤靶向;治疗价值,,络病理论;肿瘤靶向;治疗价值,1络病理论对肿瘤的认识,2络病与肿瘤血管生成,3靶向血管治疗策略及通络治疗前景,4展望,参考文献
【关键词】络病理论;肿瘤靶向;治疗价值随着肿瘤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肿瘤的发现、诊断、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在处理肿瘤原发灶方面进展迅速,但是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尚无可靠的方法应用于临床。血管生成是肿瘤赖以生长、转移的基础。一个内皮细胞所占据的一段毛细血管可滋养100个瘤细胞。肿瘤大于0.4 cm3时,弥散方式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肿瘤进入血管期,需要依靠自身生成的血管系统提供营养,并加速生长[1]。新生血管既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条件,因此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靶向血管治疗肿瘤已有30年的历史,近10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2]。与此同时,中医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络方药对“脉络—血管系统病”的作用机制不断得到证明[3],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揭示了络病理论的科学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从络病理论对肿瘤的认识中阐明其在肿瘤靶向血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络病理论对肿瘤的认识
络病理论认为,络病贯穿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的各个病理环节。络气郁滞/虚滞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络息成积是肿瘤的关键病理环节。络息成积是指邪气稽留络脉,络脉瘀阻或瘀塞,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的病变。《灵枢·百病始生》论述积之形成时说:“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指出邪气久聚络脉,稽留不去,则息而成积。癌症一旦发病,脏腑之络气虚衰,自稳功能低下,一方面组织呈现无序快速破坏性增长,另一方面气之帅血正常运行的功能失常,脉络大量增生供给癌瘤血液营养,不为正体所用反助邪为虐,进一步导致癌瘤快速破坏性增长。提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不仅应调整气络自稳态及防御卫护功能亦即西医学之免疫功能,同时应散结通络、解毒抗癌,重视抑制异常脉络即肿瘤血管的滋生。
2络病与肿瘤血管生成
随着靶向血管治疗肿瘤新策略的倍受关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