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7852
和谐社会需要“群体团结”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2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3.12
     近日有媒体报道,成都一位50多岁的大爷在买菜时被小偷偷了钱包,他发现后要求小偷归还,嚣张的小偷竟恶言相向,两人随后发生打斗,大爷竟被小偷活活打死。围观者无人施援手,称不敢得罪小偷。

    面对肆无忌惮的小偷,我们的民众再次扮演了“麻木看客”的可悲角色。而自圆其说的理由更是让人喟叹:不敢得罪小偷。

    这种“群性悲哀”和麻木情结并非偶然。曾有报道说,一个盗贼行窃时被失主当场抓住,竟然连捅失主十刀,而浑身是血的失主追了小偷300米,上千看客却无一人上前帮忙抓小偷。同样让人汗颜的是,去年三月份,一名扒手偷了一女子手机,两位残疾人上前与他展开搏斗。遗憾的是,在整个搏斗过程中,围观者无人相助,扒手最终逃脱。

    上述事例折射出国人思想深处那种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劣根,而人性中最善良、高尚、淳朴的友爱和关怀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笔者置疑,光天化日之下,人们是不敢得罪小偷,还是不愿为别人奉献一点关爱、提供一些帮助?

    笔者曾一度认为,民众冷漠无情的“围观”和“猎奇”,是否因为某种“群体意识”的缺乏所至?但另一种群体行为很快让笔者哑然失语:北京,公交车撞坏路边花坛,围观市民哄抢鲜花;岳阳,一市民10万元巨款遭匪抢劫,散落的现金遭观者哄抢;沈阳,公厕地图免费发放遭疯抢……

    看来,民众缺乏的不是“群体意识”,而恰恰是“群体暴力”遮掩了文明与友爱交融的“群体团结”。

    面对如此可怜而又可怕的“群性悲哀”,一个负责任、高素质的政府岂能容忍。加强文明道德建设,构建和谐、融洽、文明的社会风尚,并用强悍、刚性的法律做后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道艰深但必须尽快完成的命题。

    “不敢得罪小偷”,是不想恪守道德与责任的狡辩,是人性在利益与私欲面前的胆怯和懦弱。我们现在急需的不仅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谴责、抨击和鞭挞,更需要社会的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公序良俗来唤醒人们有些麻木的善良天性。

    文/张红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