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19463
人体骨缺损修复材料研究获进展——四军医大口腔医院研制出陶瓷化鸵鸟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5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3.15
     本报陕西讯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杨耀武博士在一项国家“973”资助课题中,首次应用鸵鸟骨研制成功用于人体骨缺损修复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鸵鸟羟基磷灰石陶瓷(OHA)支架。该支架经接种负载异体骨髓基质细胞,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培养获得了成功,具有良好的骨活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开发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钙磷陶瓷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鸵鸟是人们并不陌生且十分可爱的一种大型禽类动物,为探讨其骨骼能否为人类医学研究作贡献,杨耀武先将鸵鸟骨通过理化制备成鸵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并将兔髂骨骨髓基质细胞,经体外分离、扩增及诱导后接种于支架上,再将支架/细胞复合物一并植入裸鼠背部皮下进行培养,3个月后取材作组织学鉴定。

    结果发现: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3周后呈白色软骨样组织,表面有少量血管;6周后呈骨样组织,质地较硬,纤维组织已长入,材料孔隙内有大量软骨细胞及软骨组织,骨组织相接处,可见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骨髓腔已形成,长有骨髓细胞及纤维样组织,血管分布均匀。这一结果提示鸵鸟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植入培养获得成功。

    研究人员认为,陶瓷化鸵鸟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有很好的成骨性能,其机制主要为软骨内成骨,随着髓腔的形成及基质分泌的增加,软骨钙化为成熟的骨组织,其骨质中的大、中、小孔隙分布广泛,小孔径为200微米,大孔径达1000微米,这有利于营养的输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及新骨的形成。陶瓷化鸵鸟骨的研究成功,能较好地解决目前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来源问题。

    (吴一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