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19478
充分利用品牌延伸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5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3.15
     ■案例

    一企业新上市一个治疗失眠的产品,其化学成分是佐匹克隆。与其他治疗失眠的产品不同,根据规定,该产品成分不属于特殊精神类药物,只是普通的处方药,可以在药店中凭医生处方销售。

    但是,该产品上市时,有另一家企业出产的同样成分的产品已成为市场的领导品牌。两种产品没有本质的不同,只不过原有产品剂型为片剂,新产品的剂型是胶囊罢了。在此情况下,该企业应如何从市场领导者手中抢夺份额呢?

    经过调查研究,后来者终于发现原市场领导产品的“软肋”:由于那个产品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其生产企业没有安排人员在终端继续开展工作,产品所有的销量都是由惯性自然形成的。

    知彼更要知己。企业同时也确认了自身的优势,那就是本企业的另一产品在市场上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在推广新产品时,完全可以利用本企业另一产品的品牌力量,借助人们思维的延续性,为新产品赢得更多的认可。

    于是,该企业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在终端的宣传工作。其宣传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宣传该产品是企业自原著名品牌后推出的又一主打产品,进行品牌延伸;二是宣传自己会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终端的所有问题。果然,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产品成功地从领导品牌手中抢得“一杯羹”。

    ■分析

    谈到售后服务,人们比较自然地想到的是为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其实,在商业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都要为下一个环节提供服务。

    具体到药品供应,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将产品销售到供应链终端,即医院和药店,就万事大吉了,可这正好为竞争对手的切入提供了机会。其实,无论是医院的医生还是药店的店员,对于上游的服务都非常重视。如果产品在使用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产品的包装、规格等出现了问题,医院和药店都需要及时与企业联系。可如果在出问题时迟迟找不到人,他们还会愿意继续使用这个企业的产品吗?在这种时候,一旦有生产同样品质产品但售后服务到位的企业出现,他们更换品牌则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该案例中还有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企业成功地利用品牌延伸的策略。人们的思维都有一定的惯性,利用消费者对于企业原知名品牌或企业品牌本身的信任和好感,延伸推广自己的新产品,应该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但这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企业所有的产品和企业本身都要保证一贯较高的水准,因为虽然可以一荣俱荣,但更有可能一损俱损。

    (张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