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养生智慧》 > 合动静
编号:11397723
气功锻炼
http://www.100md.com 《养生智慧》
     近一二十年来,国内不断掀起一阵阵的“气功热”,有些“气功大师”在数万人聚会的体育会场上或其他大型会场公开“发功”;不少人如痴如醉、手舞足蹈,大发其功,有的病人据说当场见效,等等。此外,还有传说气功发的外气,可以呼风唤雨、千里治病。真可谓神乎其神,信者有之,不信者亦有之。有人说:“信则灵”,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事实上,上面这类气功,与中医古代传统的优秀遗产,已相去甚远,已经“走样儿”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古代并无此名词。最早称为“服气”、“吐纳”或“炼气”,在前面几节中,有些地方已有所涉及。最早用“气功”其名的,当推晋代许逊的著作《净明宗教录》一书。然而这一名称并未被普遍接受,而只有“炼气”、“服气”、“炼功”等等。气功一词,可以说直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成为通行的用词。

    然而,炼气功的活动,其历史则在 2000多年以上。1975年在青海省乐都地区曾经出土一批文物,其中有个彩陶罐,在罐腹上有一个浮塑彩绘人像,其人两目下垂,凝神而视,且腹部隆起。有人认为此人是在炼气功,其气已沉至丹田。如果此种推论成立,那么,这个属新石器时代的图像,则表明此种炼功法应在5000年前就有了。
, http://www.100md.com
    但是,真正靠得住的关于炼气功的文字,当推一段镌刻在玉器上的文字,人们把它起名叫“行气玉佩铭”,其文为:

    行气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几春在上,地几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这块玉器文物为一块12面体的小玉柱,现为天津文管会所收藏。据出土时郭沫若考释,这是战国时期炼功的内容。大意是说,在炼功(行气)时,要把气炼到能在休内按一定的方向循行。如能按此顺行,人就能生存,就会健康:否则气逆行,就会致人于死命。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到,我国早在2500年前,人们对于炼气养生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炼功对人体的好处,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炼的人多了,各人有各人的体会。加上社会上各种宗教、哲学思想不断渗入,利用这种形式进行修炼,也为自己传播宗教教义、哲学思想服务。于是,五花八门的炼功方法、派别开始出现。尽管派别林立,但大致可以分成几种门类的功法:道家气功:这可以说是我国地道的炼功派别。其功法又分成许多种,什么小周天、大周天、胎息、太阳宗火龙功、峨嵋十二桩……其主要特点是炼“内丹”,以求长寿。把自身的气炼得能随自己的意志在体内按一定的路线循行,并在某些固定的点(称为丹田)停留集中,以炼精化气。有些炼功家把这个过程描绘得十分复杂玄妙,认为这个过程还要分解成包括炼己、调药(指体内的精气神)、产药、采药、封炉、炼药等步骤。但是,古人对此早就有比较简练的概括:“徐徐咽气一口,缓缓纳入丹田,冲起命门,引督脉过尾闾,而上升泥丸,追动性元,引任脉降重楼,而下返气海。两脉上下,旋转如圜,前降后升,络绎不绝。”可以说,这与“行气玉佩铭”是一脉相承,即导炼体内的气沿一定的方向循环不已,在咽喉(重楼)、脑部(泥丸)、脐下(气海)等处,进行修炼,所谓在丹田中炼内丹即此。这还仅是气的小周天循环,即在人体正中线背面的督脉、腹面的任脉中循环。其后再炼全身大周天,即气可在12条正经络、奇经八脉中循行;最后达到可随意在身体上任一个点运行,从而达到最高境界,所谓“永无生死”、“长生”的境界。佛家气功:佛教应该说是“舶来品”,但在中国生根后的佛教,就形成为具有本国特点的佛教了。为了修行,以达到脱离苦海的涅槃最高境界,要求佛教徒坐“禅”。所谓“禅”在中国话里就是静思、深虑。在印度,佛教徒原有瑜珈术,也是一种炼功,至今犹有流行。传人我国后我们祖先加以改造。其中一派称“禅宗”,就是专门在禅房里坐禅苦修,炼到极佳状态时,气息十分微弱,俨如气绝一样,甚至脉都摸不着,炼功人可以多日不食不动,甚至可以逾月。佛家认为此种禅已经人定,达到上乘的境界。
, 百拇医药
    儒家气功:儒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学术派别。儒家不像佛家,它十分讲究现实,主张积极参与世事。其养生要义也是围绕儒学的教诲来进行的,讲究道德、仁义,曾提出“仁者寿”、“德者寿”,讲究修身以养生。其功法主要讲究一个“静”字,如《四书·大学》中说过:“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儒家的术语中,把这种静的最高境界称为“心斋”,如孔子曾对颜回说过:“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老,心斋也。”这是从耳不听外声开始,经历心境虚静,只听到气息微弱出入声,直到心境完全空虚,毫无杂念,与自然浑为一体,就是炼气的最高境界。我国历史上著名儒学家如苏东坡、朱熹皆是有名的静坐养生专家,也即儒家气功锻炼者。

    不论哪一家,虽然追求的境界目标不完全一样,其炼功功法也不一致,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聪明的祖先,对这些不同派别的炼功家做了综合,从而成为医学上的炼功,即医家气功。几乎所有的功派都要讲究这三个步骤:调身:即采取正确的姿势。如佛家要求 跏趺坐,道家也要盘腿坐,儒家则采取一般端坐坐姿。至今,气功已发展成不同功法,形成静功、动功等不同派别,姿势也有坐、立、卧、行等不同,但无论如何,总有个固定的姿势以炼功。
, http://www.100md.com
    调息:即调整呼吸,使其自然、轻松以至于做到呼吸气息细而柔、绵绵不绝,即悠、匀、细长。

    调心:就是使思想入静。如意守法,就是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体内某一处或点;也可用意念法,即默念某种字句,以集中注意力;还可用意想某些境界(如看到佛像的意境)等等。

    通过三调,达到思想入静,这也就是任何一派所追求的目标,其动静结合的性质,前面我们也已提及。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气功炼功者如果能正确掌握,则能充分发挥人体内的生理潜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有的研究还表明,炼到人静状态的炼功人,其脑电图经过技术处理后,与炼功前是不同的,有如一个人进入麻醉状态一样,也就是处在一种保护性的抑制状态。而且,发现炼功人的体内蛋白质更新率变慢了,免疫机能增强了;还发现这种人的脑垂体分泌一种使细胞死亡的分泌物受到抑制。看来,气功有利养生,有利提高抵抗力、消灭疾病,是有其科学根据的。

    我们的祖先从几千年前,即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着周围的世界。以善于学习的态度,从自然界自然寿命较长的龟、鹤那里开始,“知龟鹤之逻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寿”(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入手,逐渐总结出气功这门符合科学道理的养生之道。至今,气功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虽不免良萎夹杂、泥沙俱下,但其核心的精荤部分,却是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发扬光大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