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起落中寻找新支点——海口药谷力推药企创新转型
去年以来,国家对全国医药产业进行清理整顿,一场“监管风暴”将海南个别药企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又受药品连续降价、挂网招标、反商业贿赂等政策影响,海南制药业遭遇阵阵“寒流”,在阵痛中迎接考验。如何走出阴霾,恢复和发展?如何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在海南,从政府到企业界都在共同寻找答案。
3月8日,面对来自全国40多家媒体组成的“热带宝岛,南国药库”采访团,海口药谷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国家对全国医药产业进行清理整顿,此举给海南医药产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海口药谷医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海南药业几起几伏
纵观海南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经几次大的起伏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一条“地产地销货物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让海南吸引了一大批药企到来。根据“地产地销货物免征增值税”规定,药品生产企业除享受15%的所得税率外,在海南岛内销售的产品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
, 百拇医药
正是靠这个优惠政策的支撑,以及海南丰富医药资源的吸引,海南省医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短短几年内,医药企业就从寥寥无几发展到100多家,医药产业也成为海南省工业发展史上增长最快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
然而,2003年1月1日起,国家要求海南省内地产地销货物都要全额征收增值税,顿时让享受了9年优惠待遇的药企乱了阵脚,当时海南众多医药企业对取消这个优惠政策反应强烈。
在海南发展工业是“两头在外”:产品的原材料、辅料、包装都要从岛外运进来,由于岛内市场容量较小,产品又要运到岛外市场销售。一进一出,成本高出内地很多。有企业抱怨以后难以生存,要歇业、停业;有的干脆开始考虑“挪窝”,这些行为对当时海南省提高医药产值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没有了优惠政策,海南医药产业的发展似乎遭遇瓶颈。
取消优惠政策的当年,出现了肆虐全国的非典疫情,海南省却荣获“无疫区”的殊荣,海口医药产业更是异军突起,海口生产的胸腺五肽、利巴韦林、富露施等近十个药品为抗击非典做出了贡献。
, 百拇医药
据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鞠磊介绍,2003年下半年,海口市把握机遇,启动海口“药谷”计划,并成立海口药谷建设协调小组。至此,海口“药谷”概念轮廓显现。
2004年7月,海口市政府发布《海口市鼓励投资发展医药产业的若干规定》,随后又发布《实施细则》,对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开发、生态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在税收、技术转让、进出口程序、科研人员奖励、科技人员调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设立了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医药投资提供了资金、政策保障。
在政策支持下,海口药谷一期招商势头迅猛。2004年3月,海口药谷核心区正式投入建设,一期已先后吸引齐鲁制药等8个医药项目入区建设,总投资8亿多元。与此同时,地产地销优惠政策取消后带来的“后遗症”也逐步消化,企业通过修炼内功、扩展市场、开发新品种逐渐走向正轨。有数字显示,2005年海南制药业年产值达35亿,年均增长14.2%。
, 百拇医药 在2006年横扫全国制药业的“寒流”中,海口药谷乃至海南药业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医药企业总体销售下滑,医药工业产值也略有下降。海南制药业期待走出低谷,寻求转型。
■寻找海南比较优势
海南制药业存在资金少、规模小、人才少、研究力量薄弱等问题,“两头在外”的现实,迫使海南发展医药产业必须独辟蹊径。
“海南放在全国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独特的条件来发展医药产业。”海口市副市长袁光平表示。
海南四面环海,内陆为孤岛型,有着环境、资源上的先天优势:一是海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全年空气质量处于一级优的有300多天,为全国之最;水资源品质上乘,远海和近海水质均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的一类标准,地下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二是海南有丰富的药物资源。据调查,海南岛素有药用植物3100余种,占全国的40%,有“天然药库”之称。最著名的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闻名全国,在海南都有相当规模的种植。海南还有丰富的海产动物药材和陆生动物药材,仅近海就有1万多种海洋生物。
, 百拇医药
海南目前已形成岛东、中部的中药材GAP基地,岛北部的海口医药工业区,其中“海口药谷”成为投资建设的热点。海口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中海南省的窗口,毗邻港澳台、东南亚,是连接大陆和东南亚的枢纽,有着发展华南经济圈区域合作和外向型经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发展医药行业,海南更有着有力的政策扶持。海南省把制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之一,在“十五”期间,就确定了海南医药的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得天独厚的南药资源和气候条件,大力开发以南药资源为主的天然药物产品;二是建立海洋药物研究机构,集中人力物力,开发海洋药物;三是发展生物医药工程技术,开发基因工程产品;四是引进国内外新药品、新技术落户海南;五是发展与电子信息产业相结合的医疗器械。
海口市更是将制药产业放在了首位,在海口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作为海口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医药产业,要落实“药谷”政策,加快药谷建设步伐,扩大制药产业规模。
, 百拇医药 袁光平表示,“发展海口药谷要从‘比较优势’进行定位。海南有着最适合人居的环境,医药产业是人才、资金、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行业,这么好的人居环境可以吸引全世界人才的到来。”
■药谷发展重新定位
哈佛大学艾滋病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吕亦晨教授就是被海口吸引而来的。2006年,吕亦晨着手组建的海口VTI生物研究院落户药谷。据介绍,VTI生物研究院主要从事新型流感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和相关临床诊断试剂盒基础研究、临床实验、中试和产业化生产。VTI的落户,使得海口在生物制药、疫苗研究等领域的科研水平迈进国际一流梯队,为未来药谷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研发支撑。
海口市政府对新药开发的支持力度有着明确的政策倾斜,如在《海口市鼓励投资发展医药产业的若干规定》中第九条“专项资金对新药研发实行资助。对在本市开发申报的新药给予3万元的申报费资助;在取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后给予30万元的临床前研究费资助;对新药临床研究的补贴根据其临床研究费用视情况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 百拇医药
不少从事新药开发的企业受优惠和奖励政策的吸引而来,导致出现了政策出台后,海南的新药申报数量从原来的全国末几位很快上升到全国前五位,甚至超出了政府资助的兑现能力。不可否认的是,申报的新药中大部分是仿创药,而真正意义上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很少。
海口药谷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海口市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将调整政策的扶持重点。
袁光平表示,发展医药产业当中,政府扶持力度有必要但也要适度。政府更多的是要通过制定游戏规则,营造投资环境,吸引人才,搭建一个适合医药产业发展的平台。真正的药谷是高技术孕育、栖息的地方,医药作为科技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研发新药和吸引人才。鼓励自主创新,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是在海口药谷建设过程中把握的重要原则。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整顿,对海南制药业的转型和发展,从长远来说是一件好事。
, http://www.100md.com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义弘表示,“海南的药企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很好。虽然海南药企还没有形成大品牌的药企,但通过医药市场的治理和整顿之后,相信海南医药产业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鞠磊说:“海口的医药企业中,研发能力强、生产经营规范的企业不在少数,随着那些不规范的中小型医药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行业整体环境将得到改善,这些企业将减轻不规范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并充分利用我市医药优惠政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中。”
“海口药谷是海南药业的龙头,正处于建设初期,在发展医药产业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海口药谷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国家进行医药产业清理整顿的过程中,海口市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调整,将加大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利用海南的海洋资源、南药资源开发医药产品的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那些立足海南优势资源进行发展的医药企业。
“海南省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全国也是少有的。”一位药企高管由衷地感叹。据了解,本月底即将召开的“2007中国(海口)国际医药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也是由当地政府出面搭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以推动海南省医药产业走出低谷,走上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本报记者 李雪墨, http://www.100md.com
3月8日,面对来自全国40多家媒体组成的“热带宝岛,南国药库”采访团,海口药谷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国家对全国医药产业进行清理整顿,此举给海南医药产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海口药谷医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海南药业几起几伏
纵观海南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经几次大的起伏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一条“地产地销货物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让海南吸引了一大批药企到来。根据“地产地销货物免征增值税”规定,药品生产企业除享受15%的所得税率外,在海南岛内销售的产品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
, 百拇医药
正是靠这个优惠政策的支撑,以及海南丰富医药资源的吸引,海南省医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短短几年内,医药企业就从寥寥无几发展到100多家,医药产业也成为海南省工业发展史上增长最快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
然而,2003年1月1日起,国家要求海南省内地产地销货物都要全额征收增值税,顿时让享受了9年优惠待遇的药企乱了阵脚,当时海南众多医药企业对取消这个优惠政策反应强烈。
在海南发展工业是“两头在外”:产品的原材料、辅料、包装都要从岛外运进来,由于岛内市场容量较小,产品又要运到岛外市场销售。一进一出,成本高出内地很多。有企业抱怨以后难以生存,要歇业、停业;有的干脆开始考虑“挪窝”,这些行为对当时海南省提高医药产值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没有了优惠政策,海南医药产业的发展似乎遭遇瓶颈。
取消优惠政策的当年,出现了肆虐全国的非典疫情,海南省却荣获“无疫区”的殊荣,海口医药产业更是异军突起,海口生产的胸腺五肽、利巴韦林、富露施等近十个药品为抗击非典做出了贡献。
, 百拇医药
据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鞠磊介绍,2003年下半年,海口市把握机遇,启动海口“药谷”计划,并成立海口药谷建设协调小组。至此,海口“药谷”概念轮廓显现。
2004年7月,海口市政府发布《海口市鼓励投资发展医药产业的若干规定》,随后又发布《实施细则》,对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开发、生态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在税收、技术转让、进出口程序、科研人员奖励、科技人员调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设立了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医药投资提供了资金、政策保障。
在政策支持下,海口药谷一期招商势头迅猛。2004年3月,海口药谷核心区正式投入建设,一期已先后吸引齐鲁制药等8个医药项目入区建设,总投资8亿多元。与此同时,地产地销优惠政策取消后带来的“后遗症”也逐步消化,企业通过修炼内功、扩展市场、开发新品种逐渐走向正轨。有数字显示,2005年海南制药业年产值达35亿,年均增长14.2%。
, 百拇医药 在2006年横扫全国制药业的“寒流”中,海口药谷乃至海南药业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医药企业总体销售下滑,医药工业产值也略有下降。海南制药业期待走出低谷,寻求转型。
■寻找海南比较优势
海南制药业存在资金少、规模小、人才少、研究力量薄弱等问题,“两头在外”的现实,迫使海南发展医药产业必须独辟蹊径。
“海南放在全国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独特的条件来发展医药产业。”海口市副市长袁光平表示。
海南四面环海,内陆为孤岛型,有着环境、资源上的先天优势:一是海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全年空气质量处于一级优的有300多天,为全国之最;水资源品质上乘,远海和近海水质均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的一类标准,地下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二是海南有丰富的药物资源。据调查,海南岛素有药用植物3100余种,占全国的40%,有“天然药库”之称。最著名的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闻名全国,在海南都有相当规模的种植。海南还有丰富的海产动物药材和陆生动物药材,仅近海就有1万多种海洋生物。
, 百拇医药
海南目前已形成岛东、中部的中药材GAP基地,岛北部的海口医药工业区,其中“海口药谷”成为投资建设的热点。海口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中海南省的窗口,毗邻港澳台、东南亚,是连接大陆和东南亚的枢纽,有着发展华南经济圈区域合作和外向型经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发展医药行业,海南更有着有力的政策扶持。海南省把制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之一,在“十五”期间,就确定了海南医药的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得天独厚的南药资源和气候条件,大力开发以南药资源为主的天然药物产品;二是建立海洋药物研究机构,集中人力物力,开发海洋药物;三是发展生物医药工程技术,开发基因工程产品;四是引进国内外新药品、新技术落户海南;五是发展与电子信息产业相结合的医疗器械。
海口市更是将制药产业放在了首位,在海口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作为海口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医药产业,要落实“药谷”政策,加快药谷建设步伐,扩大制药产业规模。
, 百拇医药 袁光平表示,“发展海口药谷要从‘比较优势’进行定位。海南有着最适合人居的环境,医药产业是人才、资金、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行业,这么好的人居环境可以吸引全世界人才的到来。”
■药谷发展重新定位
哈佛大学艾滋病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吕亦晨教授就是被海口吸引而来的。2006年,吕亦晨着手组建的海口VTI生物研究院落户药谷。据介绍,VTI生物研究院主要从事新型流感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和相关临床诊断试剂盒基础研究、临床实验、中试和产业化生产。VTI的落户,使得海口在生物制药、疫苗研究等领域的科研水平迈进国际一流梯队,为未来药谷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研发支撑。
海口市政府对新药开发的支持力度有着明确的政策倾斜,如在《海口市鼓励投资发展医药产业的若干规定》中第九条“专项资金对新药研发实行资助。对在本市开发申报的新药给予3万元的申报费资助;在取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后给予30万元的临床前研究费资助;对新药临床研究的补贴根据其临床研究费用视情况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 百拇医药
不少从事新药开发的企业受优惠和奖励政策的吸引而来,导致出现了政策出台后,海南的新药申报数量从原来的全国末几位很快上升到全国前五位,甚至超出了政府资助的兑现能力。不可否认的是,申报的新药中大部分是仿创药,而真正意义上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很少。
海口药谷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海口市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将调整政策的扶持重点。
袁光平表示,发展医药产业当中,政府扶持力度有必要但也要适度。政府更多的是要通过制定游戏规则,营造投资环境,吸引人才,搭建一个适合医药产业发展的平台。真正的药谷是高技术孕育、栖息的地方,医药作为科技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研发新药和吸引人才。鼓励自主创新,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是在海口药谷建设过程中把握的重要原则。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整顿,对海南制药业的转型和发展,从长远来说是一件好事。
, http://www.100md.com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义弘表示,“海南的药企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很好。虽然海南药企还没有形成大品牌的药企,但通过医药市场的治理和整顿之后,相信海南医药产业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鞠磊说:“海口的医药企业中,研发能力强、生产经营规范的企业不在少数,随着那些不规范的中小型医药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行业整体环境将得到改善,这些企业将减轻不规范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并充分利用我市医药优惠政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中。”
“海口药谷是海南药业的龙头,正处于建设初期,在发展医药产业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海口药谷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国家进行医药产业清理整顿的过程中,海口市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调整,将加大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利用海南的海洋资源、南药资源开发医药产品的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那些立足海南优势资源进行发展的医药企业。
“海南省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全国也是少有的。”一位药企高管由衷地感叹。据了解,本月底即将召开的“2007中国(海口)国际医药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也是由当地政府出面搭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以推动海南省医药产业走出低谷,走上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本报记者 李雪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