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5159
上一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0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20
上一期

     加深编作之间的了解

    看了2006年第四季度的《智慧公社》,我已经不想再说夸奖的话了。这样一份内刊的含金量是很可怕的,而且居然只是内刊就有这样的含金量。我每次都很好奇,下次你们还能有更精彩的内容吗?结果下一次,就是有更精彩的内容出现了。有很多作者(包括我)渴望了解编辑队伍、渴望了解发布策划选题的总编、渴望认识执行采访的记者,于是,《智慧公社》让他们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了解这些“人”(而不是名字)就像了解身边的同事一样,还看到了很多作者的互动交流。内刊是要为了加深编作之间的了解的,《智慧公社》把这个任务超额完成了。——河南 周鹤洋

    报社文化的深刻体现

    初拿到《智慧公社》的时候,我的心里首先是一惊,什么?难道又要搞大锅饭?带着这个疑问我走入了《智慧公社》的深处,使我体会到了思考是报社智慧的核心元素,体会到了报社年轻有为的团队精神,体会到你们对智慧的向往与追寻;体会到你们用语言文字工具去诠释复杂的思维方式、整合知识,分析信息,产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体会到你们崇尚科学,崇尚理性,尊重智慧的精神。
, http://www.100md.com
    “办中国最好的专业报”,这是一种团队智慧的集中体现,虽然探索之路漫漫,但在路上,你们富有勇气、恒心、更富有智慧。激情坦诚的一群年轻人,在智慧的火花中碰撞迸发,放大智慧的力量去思辩,去推崇创新,便构成了《智慧公社》。我想用鲁迅先生的一种精神去励志:“世上本无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为路”,同样的道理,世上本无智慧,思考的人多了,便成为智慧。《智慧公社》便是一种精神,一种深刻的文化。——浙江 汗思

    《智慧公社》既然定位为同仁刊物,就在于交流、沟通,不一定搞得太严肃,搞得嘻嘻哈哈的也可以,写写大家的生存状态,写写个人的酸甜苦辣,应该都可以。——山东 小弦

    让通联队伍也参与“策划先行”

    看着手头上这一本本贺年片似的《智慧公社》,深呼吸、再深呼吸地嗅着它们发出的阵阵油墨味,我深切地感到——

    《智慧公社》是我们的“家”:有时我下班后回到家中,或在写作之余稍事休息时,我会随手拿起一本放在桌边的《智慧公社》,阅读它有种“回家的感觉”。这个“家”,和单位以及自己日常起居的家不同,它使我绷紧的心弦得以彻底松驰,疲惫的心身得以恢复;以及精神上得到难以形容的满足。
, http://www.100md.com
    《智慧公社》是我们的“加油站”:当我因写作孤军奋战,感到思维枯竭、情绪低落时,打开一本《智慧公社》,我会从中获得灵感和激情,获得继续写下去的力量。因为这个“加油站”中到处都是“优质的汽油”,到处都是为我“加油”的编辑、记者,当然,还有领导。加了“油”,我会继续驱车前进。

    《智慧公社》是我们的“梦想号黄包车”:通过《智慧公社》,我感到自已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正如有人所说“三流报刊搞销售,二流报刊创品牌,一流报刊做文化”的一样,和《智慧公社》结缘,我感到自己也可在它的带动下,做文化!于是,我感到自己坐上了“梦想号黄包车”。

    最后,我认为,《智慧公社》不但要加强报社领导、编辑、记者与驻地通迅员和作者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希望让驻地通迅员和作者也参与“策划先行”,以吸取来自基层一线的驻地通迅员和作者的智慧,让每期报纸更鲜活!更贴近读者!更具有灵气!让驻地通迅员和作者也能更直接为报纸创造价值!——广东 金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