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5074
南药资源“青黄不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1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21
南药资源“青黄不接”

     图为广藿香种植基地内郑焕强所说的会让业内人吓一跳的广藿香苗;然而尽管如此,目前南药的种植水平仍十分有限。(本报记者 赖强 摄)

    药材生产周期长,收益见效慢,产业积极性不高,已经成为南药发展的关键性阻力。

    北京“农民”

    “即使是内行看到我们的苗也会吓一跳,他们肯定没见过这么大的叶片。”在海南万宁市郊一个种植基地的大棚里,郑焕强指着一畦已经齐膝高的广藿香苗自豪地向参观者介绍着。尽管有人参观,大棚里的几个农民仍没有停止工作,继续忙着各自的活儿,对来这里的大大小小的参观团他们早就习以为常。

    广藿香是治疗痢疾、中暑、伤寒等症的常用药材,从其干燥的枝叶中提取的挥发油现已广泛用于医药和化工领域。4年前,郑焕强从北京南下,到海南投资创建了科源藿香科技开发公司,从事广藿香从组培、GAP规范化种植到提取的一体化生产。按他的话说是“到海南当农民来了”。
, http://www.100md.com
    离此半小时车程的地方,就是科源公司年提取能力100多吨的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基地——一个由旧厂改造成的不大的厂区。提取车间对面的空地上也开辟了一个简易的苗圃,里面散种着一些野生和人工培育的广藿香苗。“我们现在利用组织培养生产种苗,生长快、成活率高、枝叶粗大,比传统苗的亩产量要高出1/3左右。”郑说。

    4年里,郑的广藿香基地在万宁不断扩大。到去年,其广藿香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已近千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达几百万株,并且带动周边千余户农民投入到广藿香的种植加工中。

    这并非一厢情愿,支持郑焕强做这个项目的动力来自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广藿香油年需求量可达1200吨,国外市场需求在1000吨左右,以目前200~300元/千克的市场价格估算,整个市场容量在3亿~4亿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满负荷生产,科源公司每年的收入可以上千万。

    万宁市政府也非常看重科源公司的项目。不仅因为通过种植广藿香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在于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被大规模商业开发利用的南药品种之一,对于一直踯躅在产业化道路上的南药来说,正需要这样的企业伸手来推一把。
, 百拇医药
    而郑焕强也有继续把项目做大的意愿,他计划在今明两年,把种植规模扩大到3000亩。因为在他眼里,海南,尤其是万宁,是广藿香的道地产地,目前在国内还找不到一个比这里更适合实现广藿香产业化发展的地方。

    “北兴南衰”症结

    离科源公司几十公里以外的五指山市也有一片南药种植示范基地。这里和周边种植的上千亩胆木等药材收获后都将直接供给位于当地的海南制药厂。以之为原料的胆木浸膏片、胆木注射液,作为该厂的主打系列品种,每年带来约2000万元的销售额。

    “不发展种植,迟早会断档。”海南制药厂副总经理曹琦说话很直率。在他看来,原料供应对于企业就如下锅的米,对于依赖南药资源的企业,倘要进一步发展,首先须保证原料供应的持续和质量的稳定。事实上,他们每年的胆木供应都一直存在缺口。

    无独有偶,同样面临原料问题还有另一个南药大品种——枫蓼肠胃康。目前国内共有包括海口制药厂、海南万州绿色制药厂等5家药厂生产该品种,市场容量大约为2亿~3亿元。这是一个从海南民间搜集的验方,主药为海南特产的牛耳枫和辣蓼,目前也主要依靠野生资源。
, http://www.100md.com
    不过看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因为就目前发展的情况看,南药种植水平相当有限,绝大部分品种仍停留在资源统计层面上。

    在这一点上,为引种南药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几代科研人员是最好的见证者。该所所长冯锦东向记者介绍:“南药最先是指上世纪中叶,我国华南4省通过南口岸进口的药材统称。现在则是一个地理概念的划分,特指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道地药材。”以海南为例,据统计,全省可作药用的植物多达3100多种,占我国现存药用植物种类近1/3,但目前其中形成规模种植的并不多。

    和北药相比,南药以木本植物为多,因而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周期长。“用量少,但缺了又不行。”冯锦东告诉记者。这种差异成为药材“北兴南衰”的直接原因之一。

    郑焕强对此也颇为感慨:“所谓南药,更多是在强调药材的道地性。因此其开发潜力毋庸置疑,关键就是太费工夫了。”
, 百拇医药
    “生产周期长,收益见效就慢,你种植就没有热情,更谈不上形成规模,没有规模就不会下决心做主业,不做主业就容易疏于管理,最终又影响收益,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其他各种因素,使得南药种植在经历几起几落后仍然停留于小农经济模式。”一位药厂工作人员解释说。所以对于那些没有种植传统的品种来说,如何实现人工繁育,如何扩大种植规模、如何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都需要投大资金,下大工夫。

    企业的挑战

    事实上,南药开发并非只因种植问题而掣肘。

    曹琦回忆说,开发南药资源最早是在1998年前后提出的,到2000年以后大力开发南药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近10年来,南药的开发却是“呼声高,成就少”,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进程都比较缓慢。

    这在一份万宁市2006年实施南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情况总结中也得到印证。总结中写道:一方面,目前传统南药品种大多只经过粗加工成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难以刺激规模化生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南药生产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不高,难以形成运销链,使得目前销售渠道仍局限于中间商模式。
, http://www.100md.com
    对此,一位多年从事中药材经营的商人有一个一针见血的比喻:“在商业社会里,传统农产品如果不按照工业化要求生产,没有商标包装,‘赤身裸体’闯荡市场,结果必然是遍体鳞伤。”

    曹举例说,从资源来说,现在槟榔、益智、砂仁等海南的四大南药就是如此。比如槟榔,整个产业在湖南,10个亿的市场规模,海南的产值还不到1000万;产业发展也不尽人意,目前海南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企业寥寥无几,甚至有的濒临破产。“这样的现状可能还要持续几年。”

    海南当地的一位官员也向记者表达了隐忧。除了老企业,目前南药企业的发展模式还有两种。一种是以资本和技术投入为主,希望在短期内形成规模化产业链的做法;另一种则主要以贸易入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打通上下游,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在他看来,前一种模式虽然有资本和规模上的优势,但由于投资回报期限长,往往陷入“后续乏力”的状态;而后一种大多由于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有限,比较注重短期收益,难以在产业规模上形成突破。

    海南万州绿色制药公司总经理邝继鲜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开发南药,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相对收益也高,所以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当然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全部承担下来的,政府对产业化的切实扶持以及与科研机构的无缝合作程度都决定着南药产业进程的速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