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400272
贲门失弛症的治疗发展概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
贲门失弛症,1药物治疗,2扩张治疗,3开放手术治疗,4腔镜治疗,【参考文献】
     贲门失弛症的治疗发展概况 (pdf)

    贲门失弛症于1674年由Willis首先报道。最早命名为“贲门痉挛”,认为是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1937年Lendrum认为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完全所致的综合征,故命名为“贲门失弛症”。

    贲门失弛症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1],以50岁以下的青壮年患者较多。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有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先天性学说[2]。先天性学说认为本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至今未发现引起本病的缺陷或突变基因。肌源性学说认为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升高是由食管下括约肌本身病变引起。神经源性学说认为贲门失弛缓症不是食管下括约肌本身的病变,而是支配食管下括约肌的肌间神经丛中松弛食管下括约肌的神经元减少或缺乏引起的,而收缩食管下括约肌的兴奋性胆碱能神经元保存完整。目前人们广泛接受的是神经源性学说[3, 4]。

    贲门失弛症的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返流,体重下降但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X线吞钡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标准。

    贲门失弛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扩张、开放手术治疗和腔镜治疗,本文就贲门失弛症的治疗发展概况总结如下。

     1 药物治疗

    钙离子拮抗剂:可干扰细胞膜的钙离子内流,解除平滑肌痉挛,可松弛食管下括约肌,有效解除吞咽困难及胸骨后疼痛。侯延丽等[5]报道硝苯吡啶舌下含服能降低食管下括约肌静止压、食管收缩振幅和自发性收缩频率,同时也能改善食物在食管中的排空,使吞咽困难改善。

    硝酸盐类: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类药物在体内降解产生NO,松弛食管下括约肌,从而缓解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症状[6]。

    局部麻醉剂:于餐前口服,有助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可能与该药抑制兴奋活动过程,而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7]有关。

    抗胆碱能药物:可阻断M胆碱能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而松弛平滑肌,改善食管排空,可获疗效。

    镇静抗焦虑: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缓解症状。

    胃肠动力药物: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和食管下端的蠕动获得疗效。

    我国中医学者报告,中医药及针灸可治疗贲门失弛症[8,9]。

    以上这些治疗都是有限的,可能部分患者短期内有效,但大多数患者均需要进一步治疗。

    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1993年国外学者先用小猪做动物实验,后应用于人体。其机制为将肉毒毒素注射猪的食管下端括约肌中,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接头处,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松弛和麻痹,结果使下段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6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7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