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400536
烧伤患者下肢合并症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
     近几年,我们针对预防足下垂的患者,按不同的病程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大多数的患者恢复了双踝的正常功能活动,减少了畸形的形成,使用此方法前与使用此方法后比较,效果出现明显差异。现将具体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使用此方法前(1993~1997年)与使用此方法后(1998~2003年)的患者各60例。

     2 护理方法

    2.1 保持肢体功能位,早期功能锻炼 (1)在伤后48 h内,创面还未形成坚硬的焦痂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帮助病员活动踝关节。如有不合作烦躁的患者,约束肢体时尽量将双足制约在功能位上。足底用长方形敷料衬垫后再托脚顶撑。足尖朝上,保持踝关节成直角。(2)伤后48 h后,为了创面能充分暴露,患者由普通床改用翻身床,每4 h翻身一次,因此,翻身俯卧时床垫的铺法非常重要,从铺法上就要考虑到防止发生足下垂。

    2.2 不同卧位的铺床法及功能锻炼 (1)俯卧位 时铺床垫,要根据患者下肢长度及足部的位置,调整床垫的长短,使床脚头的床垫边缘与踝关节呈直角处于功能位。(2)护士帮助病员做双足的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每次10~20 min,仰卧时,足底用敷料衬垫顶住,膝关节应保持微屈的伸直立,踝关节成直角。

    2.3 病情好转,创面基本愈合后的功能锻炼 (1)创面基本愈合后,病情好转,患者仍在翻身床上,我们帮助病员制定功能练习的护理措施,包括锻炼的时间、次数、方法等。(2)能自主活动的患者,要注意肢体关节主动的活动。无自主活动功能的患者,护士应主动帮助被动功能锻炼,在仰卧时,用一手扶住踝关节的上方,另一手帮助患者做足部背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活动踝关节,避免僵直,每次10~20 min。11°以上的创面愈合后,可涂50%的甘油,以免活动时起疱或擦破。

    2.4 恢复期的功能锻炼 (1)病员创面愈合后,由翻身床改为普通床,此时锻炼可以由坐起开始,病员坐在床边上将双足垂放,活动踝关节,每日6次,每次20~40 min。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初次坐起、下地活动锻炼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虚脱症状时,要立即使患者平卧或休息,要循序渐进的活动。(2)下肢烧伤的病员,特别是经切痂植皮后,皮下组织少静脉回流不畅,在下地活动锻炼前,要用弹力绷带包扎,包扎前应先抬高患肢减少静脉血回流,瘢痕上涂一层甘油可减少摩擦后起疱。开始下地时足跟不能平放着地。对这样的患者可以给穿特制坡跟鞋锻炼行走,先扶床站立走动,时间由短至长。活动量逐渐增加,逐步把以平跟鞋代替坡跟鞋,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动。在活动中,由于愈合创面皮肤较嫩,可因摩擦而出现水疱、破损后形成小创面,皮肤要保持清洁,对症处理。

     3 结果

    此组患者使用前与使用后效果比较,见表1。表1 使用前、后比较结果

     4 讨论

    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主动配合医生的各项治疗,同时做了大量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临床护理。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合并症不可忽视,下肢烧伤患者多合并关节僵硬及足下垂,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很多的痛苦,等到创面愈合后再锻炼纠正非常困难。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应重视肢体的功能恢复训练,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足下垂多发生在双下肢烧伤的患者,在烧伤的早期由于深度创面形成了坚硬的焦痂,限制了踝关节的活动,使足背处于过伸位。因疼痛或包扎敷料过厚而引起的制动作用,使关节不易维持功能位。患者创面愈合后,由于瘢痕增生,引起背屈活动受限而导致足下垂的发生。在预防足下肢关节畸形护理过程中,都应重视肢体的功能恢复,坚持将关节置于良好的功能位,切勿因患者怕痛而放弃治疗原则,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合作。

    作者单位: 154100 黑龙江鹤岗,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

    (编辑:乔 雨), 百拇医药(韩君莲,周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