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食酒茶巧治百病》 > 绪论
编号:11402049
一、中国食疗发展简史
http://www.100md.com 《食酒茶巧治百病》
     饮食疗法(简称“食疗”),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主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用”。中医在防治疾病的长期实践中,对用饮食防病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素问》记载:“凡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历代的医药学著作中,都有很多有关食疗的论述,并有不少食疗专著,曾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食疗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项宝贵遗产,我们应努力发掘,整理提高。

    上古时代的人由吃生食进化到吃熟食是食疗由萌芽到形成雏形的一个重要因素。据《韩非子·五蠹》己载:“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谯周《古史考》中谓:“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鲁,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胃肠。于是圣人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民人大悦,号曰燧人。”

    以上记载,叙述了上古时代人类从吃生食进步到吃熟食这一历史过程。
, 百拇医药
    在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开始利用火烧熟食物,从而有了烹调技术的发展,这与后来食疗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恩格斯高度评价了摩擦生火的伟大意义,认为它对人类的解放意义远远超过蒸汽机的发明。农业的发展,火的应用,人们开始能吃熟食,这就大大保证了古代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强壮。部落间的战争和联盟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可资人们利用的食物品种日益增多,烹调技术便受到重视。汤液始于伊尹的传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资治通鉴》云:”伊尹佐汤伐桀,放太甲干桐宫,悯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

    《甲乙经》序上说:“伊尹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有了较为丰富的食物和火,就可能加以烹调。 配制为各种汤液。在《吕氏看秋·本味篇》中。引伊尹和商汤的谈话,讲了许多烹调问题,其中就有“阳补之姜,招摇之桂”的话。姜桂既是希馔中的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的常用药物,所以有人认为“桂枝汤”是从烹调里分离出来的最古处方之一。因“桂枝汤”中的五味药如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都是厨房里的调味品。
, 百拇医药
    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有四种医官。即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不但有了医学分科,并且有了专门掌握饮食营养的“食医”。

    唐代孙思邈于公元625年著《千金方》,其中有食治专篇,收载食物约150多种,对动物肝脏能治夜盲。海藻、昆布治瘿瘰,赤小豆、薏苡仁治脚气病等有了明确说明。他主张:“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已将“食疗”作为整个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食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853年,咎殷编著《食医心鉴》,载内、妇、儿科各种食治方共计200多种,如用高粱姜粥治心腹冷痛,鲤鱼、冬瓜子、赤小豆煮熟服用治水肿等,是早期一部比较重要的系统性食疗专著。杨晔撰《膳夫经手录》,成于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载有植物18种、鱼 2种、兽 2种、禽 5种,除记其性味食法外,还指出刺结绞汁饮治鼻衄。灌蒌蒿计治疗鹘鴺鱼中毒,以干鱼汁、梨汁饮服治食菌中毒等。南唐陈士良著《食性本草》,此书载食医诸方及五时调养藏府之术。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有多种食治疾病的方法。
, 百拇医药
    公元992年,宋王怀隐等人编写《太平圣惠方》,其中有食治内容。主要是将各种营养物品调制成粥,如水肿病人吃黑鱼粥或黑豆粥,咳嗽病人吃杏仁粥等。公元1085年,陈直著《养老奉亲书》与《寿亲养老新书》,都是为老年人益寿保健的专著。认为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应从饮食调治着手。他说:“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力强”;又说:“老人之食,大抵且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每日晨朝宜以醇酒,先进平补下之药一服。” 书中记载了如肝羹、乳粥等多种富有营养适于老年人食用的食品。《圣济总录》专设食治一门,共有 30条,详述各病的食治方法,陈达叟著《本心斋蔬菜谱》载蔬食20种,别具一格。林洪著《山家请供》载各种食品102种,有荤有素,有茶点饮料、糕饼羹菜、粥饭果品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不但治病且可赏心悦,目,促进食欲。本书所载都以食物为主。用以治病和养身,是真正的食疗学著作。其它,如《梦梁录·茶肆》中载有“……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其“缩脾饮”的药物成分为:砂仁、草果、乌梅、甘草、扁豆、葛根六味,都是具有抑杀胃肠道病原菌,健脾胃、助消化作用的药物。是一张防治两用的好处方,并且既芳香,又酸甜,暑天饮服确是非常合适的。
, 百拇医药
    元延祐年间的饮膳太医忽思慧于1331年著有《饮膳正要》,共三卷,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各方医术,并日所必用谷、肉、菜、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内容包括饮食宜忌、饮食卫生、饮食疗法、菜谱、食物性味等,是一部内容丰富、完善的饮食营养学专著。

    1367年,贾铭著《饮食须知》一书。共八卷、其特色正如作者卷首所述:“历观诸家本草疏注,各物皆损益相半,令人莫可适从,药专选其反忌,汇成一编,俾尊生者,日用饮食中、便于检点耳。”此外,吴瑞著有《日用本草》,也是我国营养学的名著。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其中有关食品的内容就分谷、菜、果、虫、鳞、介、禽兽七大类,计700多种。该书对每种食物的性能、功用均有详细说明。朱 撰写的《救荒本草》,所载(1525种)大多为前人未经记录的可食植物,直接增广了人类利用植物的范围。明代汪颖著有《食物本草》,宁源著《食鉴本草》,钟惺辑《饮馔服食谱》,周履清辑《茹草编》等,都对食疗做出了重要和有益的贡献。
, 百拇医药
    清代,对饮食宜忌很重视,有关食疗著作甚多。 1813年,章杏云著《调疾饮食辨》,共六卷,在序中指出:“饮食为人生大欲,拂之则颠,纵之则流,诚不可不辨也。”第一卷述臆“杏云老人阅历病情五十余载,见误于药饵者十五,误于饮食者十五”,说明饮食与药物对疾病之关系同等重要,不容忽视。书中记有“欲食辨诸方”56个,对用食物治疗疾病记述甚详。其它有张英著《饮食十二合论》,陈修园著《食物秘书》,费伯雄著《费氏食养三种》,尤乖著《食治秘方》,朱本中著《饮食需知》,汝纪著《每日食物却病考》。清代温病学说创立,对热性病的食治积有不少经验。如叶天士的《温热论》中养胃阴以善后的“五汁饮”,应用甘蔗、鸭梨、鲜芦根、生荸荠、生藕的汁来治疗阴虚津涸,就是典型的食治方子。许克昌在他的《外科证治全书》中用生动的病例,介绍了外科食疗的验例。如“误吞铜钱,多食荸荠,即可化坚为软,从大便出”;“误食银,用韭菜一把,入滚水略煮,不切断,淡食之,少顷,菜抱银呕出,或从大便出”。另外,黄鹄著的《粥谱·附广粥谱》共载药粥方200多个,成为现存的第一本药粥专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医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加之现代科学的进步,食疗事业蓬勃发展。有关食疗的著作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医食疗的内容和水平,其中有些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为实现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治疗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