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4511
申请安乐死的悲怆与诘问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30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30
     关于宁夏女孩李燕呼吁安乐死立法事件,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李燕的心里话:“我爱生命,但我不愿活。”“如果父母死了,我会很惨的。所以,我得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死的权利和生的权利同等重要,有尊严地活着和有尊严地死去同等重要。”不难发现,李燕不是万念俱灰,她对生命充满无比眷恋,她恐惧的是父母不健在时的生存困境。柴静在博客中也说:“我觉得她非常细腻,非常热爱生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偏偏执意申请安乐死,这是一件多么耐人寻味的事情。

    笔者认为,李燕申请安乐死首先传递了悲怆的意味。没有人愿意轻易放弃生命,李燕自然也不例外。然而,父母一旦撒手人寰,李燕必将孤立无援,陷入无人料理的困苦境地。对于一个葆有强烈尊严的人来说,这种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喘”简直生不如死。李燕之所以渴望安乐死,与其说是对生命的不珍惜,不如说她太珍惜生命了,她不能容忍邋遢的生命,她不能容忍被社会抛弃,因此在社会抛弃她前她要先抛弃社会,于是李燕只能无奈选择安乐死。这种选择让人动容,让人黯然神伤,更让人生发几分悲哀。
, 百拇医药
    其实,李燕申请安乐死恰恰折射了社会对残疾人权利的漠视、救济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有报道称,李燕曾让母亲带着去过几次福利院,但那里给她的感觉却是“害怕随时可能会被人嫌弃”,社会时常施加给她的这样那样、有意无意的嫌弃和歧视,“让这位生命尚有活力的女孩,心里却变得越来越冷”。毋庸置疑,国家出台了多项法规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也屡屡号召关爱、尊重残疾人,但残疾人依然备受歧视,显性的如就业设置过高门槛,隐性的如李燕遭遇的心理歧视。残疾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呵护,然而一次次白眼、一次次不屑、一次次恶言恶语足以击垮他们原本脆弱的心理,甚至逼迫他们走上绝路。

    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是弱势群体最大的后顾之忧。试想,如果李燕在其父母离世后仍然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她还会有安乐死的念头吗?遗憾的是,正如李燕的妈妈感叹:“如果有一天我死了,绝不可能有人像我那样照顾她。”李燕也说:“除了妈妈,我从别人身上都找不到尊严。”是什么让母女俩有如此坚定而绝对的判断?显然她们在日常的琐屑生活中洞悉了人性的弱点。更加让李燕恐惧的是——李燕有一个农村表哥病重多年,失去母亲照料之后,很快死去,“听说他的肉都长到了土炕里,一身苍蝇”。有了前车之鉴,李燕的担忧实属正常。一个病人非正常死亡已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死后不得安生——成为苍蝇的口中之物。如果说死者的亲属该受责问,那么不健全的救济机制和保障体系显然也难辞其咎。

    多年以来,我们倡导临终关怀,我们也呼唤宁养服务。诚然,在一个病人还没有病入膏肓之前,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以李燕为例,以她现在的状况完全没必要选择安乐死。李燕说:“我不怕死,但我怕痛苦地活着。”如果社会多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我们建立了详备的救济机制和保障体系,不再让家有残疾人的家庭为了残疾人气喘吁吁、左支右绌,不会让李燕们的生活“很脏、很臭、很难受”,让李燕们活得更有尊严,李燕们还会选择安乐死吗?

    因此,在李燕申请安乐死的悲怆之举中,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是对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反讽和诘问。

    (作者为资深媒体评论员), 百拇医药(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