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18426
加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解读《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5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4.05
     3月21日,科技部等国务院16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此《纲要》是继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后,国家为了支持中医药全面发展制定的又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和全局性的新规划,将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保障人民健康,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纲要》发布后,引起业内的普遍关注。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与《纲要》制定工作的政府官员和中医药专家,他们对《纲要》中所涉及的关键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创新作翼 继承为根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剖析《纲要》实质

    《纲要》发布的当天,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对《纲要》的有关重点内容作了深入剖析。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不断满足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确立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化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 百拇医药
    刘燕华:“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这两个“创新”的目的都是强调要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认识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来推动中医药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现代科技因其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性还不能很好地解答人体生命、疾病现象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而通过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一个角度来加以补充和完善。这也是我国有可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的重要领域之一。

    基本原则: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

    刘燕华:这是对前一个阶段中医药工作指导思想的补充和完善。“九五”期间提出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围绕当时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从推动产业发展入手,以中药发展促进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事实证明,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支持,中医药行业整体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受到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和支持。而由于一些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现在开展中医的现代研究只刚刚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一些方法学问题还有待通过多学科结合加以解决。此外,上述原则还将改变过去一段时间重创新轻继承研究的情况,同时将国际化过程中有关问题的研究提上日程。
, http://www.100md.com
    总体目标: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

    刘燕华: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不断提高中医药的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为此,《纲要》提出了需要完善的六大体系,即要努力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这六个体系的建立将会使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得到明显提升和加强,从而为从整体上解决中医药发展的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任务: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
, http://www.100md.com
    刘燕华:继承是为了保存、挖掘、认识、利用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创新是我们这一代人将中医药进一步继承发展、充实完善,从而为未来建立新医药学打下基础;“现代化”和“国际化”则是希望通过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来沟通中医和西医、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被社会普遍接受和理解,进而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可以说,这四项任务是从时间上对研究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空间上对其国内、国际化做出了安排和部署,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将对中医药的全面发展起明确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刘云涛

    ■有力驳斥“取消中医”怪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国家16个部委联合制定并出台《纲要》不但对促进中医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对前一阵出现的“取消中医”的奇谈怪论的有力回应。
, 百拇医药
    2006年,国内有人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抛出“取消中医”的论调,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作为一家大型现代中医医院的“掌门人”,唐旭东参与了《纲要》的起草工作。他指出,5000年的历史证明,中医药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中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小夹板为西医同行广泛认同、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冠心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次出台的《纲要》开篇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对中医药作用与地位的再次肯定。

    唐旭东也谈到,当前中医药发展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纲要》为此提供了政策支持。例如,目前从临床来看,相当一部分中青年中医师对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传统文化掌握不够,许多中医特色手法和治疗手段没有很好地在临床广泛运用。针对这种现状,《纲要》提出了“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基本原则,将促进中医中药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保持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 百拇医药
    结合目前中医药的实际工作,唐旭东认为,《纲要》的实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达到《纲要》所制定的目标还需要广大中医药界人士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三级甲等中医院的效益还不错,这说明老百姓是认可、相信中医药的。但若想让中医药在国民卫生事业中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仅靠大型中医院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中医药进入“新农合”、社区医疗,需要培养更多的适应基层医疗工作的中医师。

    发展中医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针对现在人们反映的中医院中医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唐旭东强调,《纲要》的出台对保持中医药特色将起到促进作用,但这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与西医不同,中医诊疗采用大型设备少、进行手术少,绝大部分治疗依靠药物。一方面,一些中医医院从经济利益出发,不可避免地要开展中医诊疗项目,导致中医特色的丧失;另一方面,国家的药品降价政策,也给中医医院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如果国家能给予中医医疗机构以补贴或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将有利于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诊疗。
, http://www.100md.com
    本报记者 徐亚静

    ■三大看点助力中医药发展

    作为《纲要》的起草参与者之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振吉日前表示,此次出台的《纲要》既与我国以往的中医药政策一脉相承,又考虑到了自1996年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以来的中医药发展状况,必将对中医药产业和整个国民卫生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看点一:推动中医现代化

    李振吉认为,《纲要》是我国首次以科技政策的形式,在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医现代化。

    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历程始于1996年7月,当时的国家科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开展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正式提出“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并用了一年时间写出了70万字的研究报告,建议国家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列入国家“九五”科技重中之重项目加以实施,提出要争取在“九五”期间实现2~3个中成药品种作为治疗药物进入西方主流医药市场的阶段性目标。
, 百拇医药
    李振吉介绍,当时之所以仅提出了中药现代化,而未谈及中医现代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抽象难解的中医理论相比,中药是有形的,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在技术层面也更易于实现搞清其物质基础的目的。另外,中药的种植、采收、炮制、生产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推动产业发展入手,首先着手中药的现代化也符合当时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10年过去了,中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医药理论研究鲜有突破,一些企业明显感到在创制新药方面力不从心,只能生产一些传统中药品种,或是仅把传统中药品种改改剂型就上市了;另一方面,采用研究植物药的方法研究中药的道路不仅丧失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而且在成分复杂、作用机理多端的中药面前已走入瓶颈。再加上随后出现的龙胆泻肝丸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事件,使得管理者、研究者不约而同地认识到,没有中医理论的有力支撑,中药的现代化难以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危害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而此时,中医药行业在中医药理论要不要实现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上趋于统一,认识到与时俱进、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是中医药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我国也已有财力、物力、人力进行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一些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也使得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2005年,“973”计划设立“中医基础理论”专项,投巨资支持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 百拇医药
    李振吉认为,此次出台的《纲要》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在现代化概念中加入了中医内涵,主张坚持中医药学的学术体系与思想,此举必将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看点二: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

    与其他学科不同,中医药学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最具原始创新的潜力。“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过程的永恒主题。李振吉指出,此次《纲要》再次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这是保持中医药传统特色和理论实质的重要举措。

    早在“十五”末期,国家有关部门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200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 百拇医药
    此外,国家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中医药理论、经验的继承:专门组织开展了中医老专家的学术继承工作,同时组织了老中医药专家进行学术传承规律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中医古典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并建立了数据库;对民间中医药诊疗技术进行整理,研究保证安全性和疗效后加以推广;组织制定了献方献药管理办法,以疏通献方献药的渠道,从而有效保护了民间的中医药资源。目前,这些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承担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传承方法的研究”课题,共涉及110名老中医,已建立了名老中医经验研究的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平台及数据库。

    李振吉认为,中医中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以临床为中心,解决实际问题,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服务,而强调坚持继承中医药思想、经验的中医药现代化,有助于防止中医中药的割裂,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服务能力。

    ▲看点三:肯定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

    标准化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医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难题。伴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迅速传播,现在外国的中医药市场显现出一些迫切需要管理、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全世界认可的中医药标准体系,临床、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假冒伪劣的中医医师、中药等的出现,不但给人民健康带来危害,也给中医药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李振吉认为,此次《纲要》将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上述原因使然。
, 百拇医药
    李振吉指出,中医药标准化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医药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归纳与综合,表现为临床实践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与现代医学注重标准、标准化建设(如病名标准、诊断标准、疗效标准、新药标准等有很大的差异。因而,《纲要》特别强调,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中医药的特点。也就是说,并不是要让中医药与西方国家的一些西医药标准“接轨”,而是要按照中医药的特点,由我国制定一批我主人随的中医药标准,并向全世界推广,从而规范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李振吉介绍,目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正积极推动国际组织标准建设,并与有关方面合作,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中医药教育机构标准、中医医疗机构标准、中医医疗技术标准、中医药从业人员标准、中药及设备标准等。

    本报记者 徐亚静, 百拇医药(刘云涛;徐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