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并非是肾脏病的“专利”
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引起蛋白尿常见的疾病是肾脏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蛋白尿全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
1.全身性疾病:
(1)发热期蛋白尿:可发生于任何发热的病人,尿中有蛋白和管型,但红细胞不增多,热退后复原;(2)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硬皮病等;(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等;(4)其他如糖尿病、痛风、肝硬化、牛皮癣、多发性骨髓瘤及淀粉样变性等,均可发生蛋白尿。
2.生理性蛋白尿
(1)可逆性或一过性蛋白尿: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一般不超过24小时。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
(2)姿势性或直立性蛋白尿:本症是指仅于直立位或采取脊柱前突姿势时尿蛋白排出增加,而卧位时尿蛋白排量正常。又可根据直立位尿蛋白是否经常出现而分为暂时性(或间歇性)及固定性两种,前者指直立位时尿蛋白不一定每次都增加,后者指凡直立位尿蛋白排量都超过正常。直立性蛋白尿比较常见,可见于2%~5%的青春前期的青少年,30岁以后少见。在人群普查中发现的无症状蛋白尿多属此类。其中暂时性者达70%~80%,固定性者为15%~20%。
(3)持续性良性蛋白尿:本症血沉、血液化学、肾功能及肾组织学均属正常范围。一般无其他症状,在普查中此类可占无症状蛋白尿患者的5%~10%。临床上对持续性蛋白尿诊为“良性”应十分慎重,因某些肾小球疾病或其早期可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如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肾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常需加强随访及进一步检查。
因此,发现了蛋白尿,患者应请医生结合病史、体征,全面综合分析后再作正确诊断。, 百拇医药(祝建材)
1.全身性疾病:
(1)发热期蛋白尿:可发生于任何发热的病人,尿中有蛋白和管型,但红细胞不增多,热退后复原;(2)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硬皮病等;(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等;(4)其他如糖尿病、痛风、肝硬化、牛皮癣、多发性骨髓瘤及淀粉样变性等,均可发生蛋白尿。
2.生理性蛋白尿
(1)可逆性或一过性蛋白尿: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一般不超过24小时。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
(2)姿势性或直立性蛋白尿:本症是指仅于直立位或采取脊柱前突姿势时尿蛋白排出增加,而卧位时尿蛋白排量正常。又可根据直立位尿蛋白是否经常出现而分为暂时性(或间歇性)及固定性两种,前者指直立位时尿蛋白不一定每次都增加,后者指凡直立位尿蛋白排量都超过正常。直立性蛋白尿比较常见,可见于2%~5%的青春前期的青少年,30岁以后少见。在人群普查中发现的无症状蛋白尿多属此类。其中暂时性者达70%~80%,固定性者为15%~20%。
(3)持续性良性蛋白尿:本症血沉、血液化学、肾功能及肾组织学均属正常范围。一般无其他症状,在普查中此类可占无症状蛋白尿患者的5%~10%。临床上对持续性蛋白尿诊为“良性”应十分慎重,因某些肾小球疾病或其早期可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如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肾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常需加强随访及进一步检查。
因此,发现了蛋白尿,患者应请医生结合病史、体征,全面综合分析后再作正确诊断。, 百拇医药(祝建材)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肾脏 > 肾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