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疾病控制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1416644
社区高血压病人体质指数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疾病控制杂志》 1999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体质指数(BMI)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冠心病发病风险、及它们间的相关情况。 方法 通过全人群现场调查和血压测量发现疑似病例,2w后对疑似病例复查来确诊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检和血液的化验检查。对2015例确诊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男性、女性的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分别为57.2%、55.4%,远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BMI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TG/HDL-C、血糖的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BMI与未来10a冠心病的预测发病风险呈正相关;超重或肥胖患者中危险因素水平、异常率高于正常体重组。 结论 高血压患者伴发超重或肥胖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为了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应及早控制并减轻体重。

    【关键词】 高血压;危险因素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related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commu-nities

    GAO Zhi-dong,LI Na,QIN Xue-ying,CHEN Da-fang,ZHAN Si-yan,CAO Wei-hua,LI Li-ming,HU Yong-hu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BMI and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Chinese communities,an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m.Methods Screen the whole population in the community at baseline and select the suspicious patients to make diagnoses in the next2weeks.Detailed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blood examination were taken for all patients.Data analysis was made by SAS8.2.Results 2015cases were collected.The prevalence rate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 in hypertensive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common population,57.2%for men and55.4%for women.The BMI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triglyceride(TG),the ratio of total cholesterol(TC)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the ratio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and HDL-C,the ratio of TG and HDL-C,and blood sugar,respective-ly,but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HDL-C.The expect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in10years increased with BMI.The level and abnormal propor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CVD were larger in hypertensive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than in hypertensives with normal weight.Conclu-sions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have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weight loss and control should be conducted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Hypertension;Risk factors (Chin J Dis Control Prev2007,11(1):15-20)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长迅速,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居死亡原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快。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约1.6亿人,比1991年增长了31%;而18岁及以上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2.8%和7.1%,共约2.6亿人,与199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8.6%和80.6% [1,2] 。有研究证实在中国人群中,血压从110/75mmHg起,血压水平升高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性正相关。而随着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且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异常的个体聚集性显著相关,BMI≥24者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增加2~3倍,伴有2种以上其他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也增加2~3倍 [3~5] 。

    本研究利用未经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资料,描述高血压人群中超重、肥胖、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它们之间可能的关联情况。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上海市黄埔区半凇园街道的≥35岁的全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执行WHO推荐的标准血压测量方法),2w后对筛出的疑似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对象复测血压,对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复测血压≥140/90mmHg或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且无其他明确原因者,以下简称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入选标准:①当地居住满5a的年龄35岁;②同意并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极重度高血压,即血压超过210/120mmHg;②严重心衰、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③重度肾功能衰竭和/或重度肝功能衰竭;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本文仅对排除了复查前2w内服用各类抗高血压药物201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1.2 资料的收集及质量控制 ①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疾病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②体检资料:包括身高、体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搏,心电图及眼底检查等;③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糖等。TC和TG均采用氧化酶法;HDL-C用磷钨酸酶沉淀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测定上清液中的胆固醇。以上试剂统一使用总胆固醇试剂盒、甘油三酯试剂盒(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生公司生产,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监制)。血糖测定用己糖激酶法,南京波音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④衍生变量:BMI由公式BMI=体重(kg)/身高(m) 2 计算;平 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DBP+(SBP-DBP)/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在TG≤4.5mmol/L时,由Friedewald公式=TC-(HDL-C+TG/2.2)计算,TG>4.5时为缺失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计算公式为,NonHDL-C=TC-HDL-C;TG/HDL-C、TC/HDL-C、LDL-C/HDL-C为各相应指标值的比值。

    以上各项内容由经培训的调查员、临床医师、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质量控制分为现场和实验室质控两部分,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执行。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Epi Info软件平行双录入。使用SAS8.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①率、构成比的比较使用χ 2 检验(率和无序分类变量)和秩和检验(有序分类变量);②生化检测指标的均数比较,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出各变量经过混杂因素(年龄、职业等)调整后的校正值,再对校正值进行分性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TG和血糖的数据呈偏态分布,未对其进行校正,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秩和检验;③相关性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015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127人,女性888人。全部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6.4±10.9)岁,男性为(55.9±11.4)岁,女性为(57.1±10.3)岁,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6)。按18.5≤BMI<24,24≤BMI<28及BMI≥28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3组。男性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48.3%和8.9%,女性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42.0%和13.4%,两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BMI分组间危险因素校正值的比较 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饮食口味和高血压家族史作为调整变量,计算各测量指标的校正值,对校正值分性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2)。除了收缩压、TC、LDL-C/HDL-C比值之外,其余各因素的测量值都随着超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HDL-C减小)。

    2.3 BMI与各危险因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口味和高血压家族史后,进行分性别的BMI和各危险因素水平的spearman相关分析,HDL-C、非HDL-C、TC/HDL-

    表1 高血压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行为危险因素等的分布情况 略

    表2 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测量指标校正值的组间比较 略

    表3 BMI与各危险因素水平的偏相关分析 略

    C、LDL-C/HDL-C、及TG/HDL-C等与BMI相关。见表3。

    2.4 不同BMI分组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异常率的差异 血压分型为:高血压(SBP≥140mmHg且DBP≥90mmHg)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指SBP≥140mmHg且DBP<90mmHg) [1] 。血脂异常的判断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1997年修订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TC5.20~5.71mmol/L为边缘升高,TC≥5.7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HDL-C≤0.91mmol/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TG≥1.70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TC与TG水平均高时为混合性高脂血症。血糖的判断参照199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糖尿病指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FBG)≥7.1mmol/L,或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为糖尿病正接受治疗者;FBG在6.1~7.0mmmol/L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 glucose,IFG)。不同BMI分组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异常率的差异的具体情况见表4,除了女性的血压类型外,其他各类因素异常率的分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2.5 不同BMI分组间高血压患者的10a内冠心病预测发病风险的比较 利用Framingham心脏研究1998年提出冠心病10a内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 [6] ,排除年龄大于75岁,已经患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用年龄、血压水平、TC水平、HDL-C水平、吸烟与糖尿病患病情况计算各患者的未来10a内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得分、发病风险和相对危险度。不同BMI分组的差异情况见表5。

    表4 不同BMI分组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异常率的差异情况 略

    表5 高血压患者10a内冠心病预测发病风险的组间比较 略

     3 讨论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血压随BMI增加而增加,但只有男性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与BMI的偏相关系数只在男性中达到0.1,与其他全人群的研究 [7] 发现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都和BMI呈线性关系的结果不完全一致。对于血脂各组分,HDL-C与BMI负相关,超重和肥胖组的HDL-C值小于正常体重组;TC/HDL-C、LDL-C/HDL-C、TG/HDL-C、NonHDL-C、TG等与BMI呈明显的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组的值大于正常体重组的值;男性中超重、肥胖组的LDL-C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有研究证实HDL-C增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3种血脂比值及TG增加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 [8,9] ,提示高血压患者伴发超重或肥胖时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此外,血糖水平也与BMI正相关,提示超重或肥胖者中血糖水平较高,发生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的危险增加。

    各BMI分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率的比较结果显示,男性中随着BMI的增加,ISH的比例减小;超重或肥胖者的高血糖(IFG或糖尿病)、高TG血症和HDL-C减低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组;在血脂异常者中,随着BMI的增加,高TC血症的比例减低,女性中混合性血脂异常的比例增加,结果提示男女两性之间血脂异常类型的分布有差异,而在同性内,不同的BMI分组间,血脂异常的类型也不同。Framingham研究发现,高血压人群中,男性40%,女性68%的心血管事件发生于并存两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本研究通过对不同BMI分组间高血压患者存在除高血压和肥胖外的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个数的比较发现,超重或肥胖组具有3个及以上其他危险因素的个体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组(结果未列出),也提示超重和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表5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10a内冠心病发病 风险比例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超重和肥胖组预测风险大于10%的比例大于正常体重组,同时女性发病风险小于10%的比例大于男性,与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的规律一致。男性的相对危险度、危险得分校正值(调整了年龄差异的影响)随着超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男女的超重和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相对危险度与BM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和0.14(P=0.000)。各组的相对危险度都大于1,提示高血压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均大于正常对照(血压、TC、HDL-C正常,不吸烟,没有糖尿病的同年龄组者)。

    本研究选择未服降压药治疗的社区高血压人群,避免了因为服药而导致血脂水平的变化,更真实的反映了高血压人群中各危险因素的自然特征。但因为缺乏腰围的资料,未能结合中心型肥胖来分析BMI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高血压人群中,BMI与除TC、LDL-C外的血脂指标及其衍生指标、血糖、男性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水平正(HDL-C为负)相关;超重和肥胖者中TG、HDL-C和血糖的异常率较高;BMI与未来10a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组的冠心病发病风险高于正常体重组。总之,超重和肥胖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数量、及发病风险都高于正常体重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 [3] 指出,如人群平均体重下降5~10kg,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提示对于伴发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为了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应及早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服药或几种方式结合的办法来控制并减轻体重。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2] 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2003.

    [4] Rahmouni K,Correia ML,Haynes WG,et al.Obesity-associat-ed hypertension:new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 J ].Hypertension,2005,45(1):9-14.

    [5]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3(1):5-10.

    [6] Wilson PW,D'Agostino RB,Levy D,et al.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sing risk factor categories [J].Circulation,1998,97(18):1837-1847.

    [7] Davy KP,Hall JE.Obesity and hypertension:two epidemics or one[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4,286(5):R803-R813.

    [8]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J].JAMA,2001,285(19):2486-2497.

    [9] Cutri BA,Hime NJ,Nicholls SJ.High-density lipoproteins:an emerging target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Cell Res,2006,16(10):799-808.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083

    【作者简介】高志东(1974-),男,山西大同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遗传流行病学。

    【通讯作者】胡永华(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hhu@bjmu.edu.cn, http://www.100md.com(高志东,李娜,秦雪英,陈大方,詹思延,曹卫华,李立明,胡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