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7期
编号:11416255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7期
肝纤维化,模型,动物,,肝纤维化,模型,动物,1化学药物或毒物所致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2慢性酒精中毒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3营养不良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4实验性免疫建立肝纤维化模型,5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BCM),6病证结合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参考文献
     【摘要】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虽然对肝纤维化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仍是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数种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加以综述,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各自用途进行比较,提出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模型 动物

    肝纤维化是各型病毒性肝炎和某些肝病的病理特征,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目前,普遍认为,此阶段病理过程可逆。寻找有效药物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建立合适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筛选护肝药物的前提。近年来,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药物或毒物所致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

    肝细胞对许多化学药物或毒物敏感,通过化学药物或毒物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肝损伤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

    1.1 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它是最早、最广泛应用、最能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化学毒物。高浓度的CCl4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低浓度长期反复染毒则易损害肝、肾。其作用机理是:在肝细胞内质网中,CCl4通过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激活后生成三氯化碳(-CCl3),CCl3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破坏肝细胞功能。此外,CCl3还可攻击肝细胞膜的磷脂,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膜性结构,损伤肝细胞,从而导致狄氏间隙内原本静止的贮脂细胞活化,释放IV型胶原酶,降解IV型胶原。肝细胞从合成分泌IV型胶原为合成分泌I型胶原,取代了IV型胶原,促使肝脏纤维化[1]。造膜途径多样化,形成肝纤维化模型时间也与给药途径不同而有差异,时间6~16周不等。王晓红等[2]给大鼠皮下注射60%CCl4植物油溶液0.3ml/100g,2次/周,发现大鼠肝脏炎症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随实验时间延长逐渐加重,20周后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假小叶形成。郭美姿等[3]用60%CCl4植物油液给大鼠灌胃。首次0.5ml/100g,以后0.2ml/100g,2次/周,共6周,同时给与5%乙醇。见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形成假小叶。Montfort et al[4]取Wistar大鼠,用浓度40%CCl4,按2ml/kg体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见肝小叶间结缔组织明显增多,出现由再生肝细胞形成的假小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