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鲁医学杂志》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17641
树突状细胞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
树突状细胞,1DC的获取方法及其比较,2DC的生物学特性,3DC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参考文献]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也是唯一可以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1],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其在抗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免疫激活及免疫耐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C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其他脏器,但数量极少,缺乏相对特征性的抗原标志,难以纯化。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获取DC的有效方法,包括最初的从含有DC的组织(如皮肤、扁桃体及外周血等)中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取DC,以及目前从脐血、骨髓、动员的外周血的单核细胞或CD34+造血干细胞[1](HPC),甚至从血液系统肿瘤细胞[2]培养获得DC。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数量的DC是深入研究DC生物学特性、功能和临床应用的前提和关键。由于脐血相对容易获得,CD34+细胞对各种造血因子反应能力、增殖与分化能力、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及自分泌生长因子的能力较强。且CD34+细胞端粒较长,端粒酶活性较高,低表达甚或不表达细胞凋亡配基CD95/Fas,生命力强,脐血移植时HLA配型要求相对不太严格。且在相同条件下,脐血CD34+细胞来源的DC与骨髓CD34+细胞来源的DC具有相同的功能[3],这些因素提示人脐血CD34+细胞可能是一个可以大量获取DC的理想来源。现将近年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DC的获取方法及其比较

    1.1 从脐血中直接分离DC(CBDC)脐血通过免疫磁珠法的阴性选择获得CBDC,与外周血DC(PBDC)一样,也包括淋巴系DC和髓系DC。CBDC与PBDC表型相似,脐血中的淋巴系DC与髓系DC相比,其MHCⅡ分子、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较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不能有效地刺激同种异型T细胞(alloT)增殖,这说明了脐血中淋巴系DC是不成熟的。脐血的淋巴系DC与髓系DC之比约为3∶1,而外周血中二者之比约为1∶3。CBDC占脐血单个核细胞的(0.16±0.12)%,而PB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0.1%~1.0%[4]。

    1.2 脐血单核细胞诱导DC(CBMODC)脐血单个核细胞经贴附塑料平皿或经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脐血单核细胞,后者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分化为DC。

    1.3 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PBMODC)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获得DC。

    1.4 脐血CD34+细胞诱导DC

    1.4.1 传统的从脐血CD34+细胞诱导DC方法 多采用在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支持的基础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9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