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17686
开化“驻村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创立和实践
http://www.100md.com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7年第1期
医生制,1“驻村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创立背景,2“驻村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实践,3成效,4讨论,参考文献
     1“驻村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创立背景

    开化县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3449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3575人,占总人口的88%;有医疗卫生机构328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8家,乡镇与中心卫生院25家,乡镇卫生院职工总数为364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347人;村卫生室228家,村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237人。[1]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全面铺开,家庭成为农村的基本生产单位,绝大多数行政村变成“空壳村”——集体经济解体,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依托,曾经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大多数农村地区迅速崩溃,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90%以上的乡村成为空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村医疗站,所培养的赤脚医生延伸至现在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因经费报酬等问题队伍所剩无几,剩下的也是挂着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名义的从事医疗的个体医生。乡镇卫生院坚守坐等病人上门的传统的“守株待兔”式服务模式,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四大难题:一是定位不清、二是体制不顺、三是机制不活、四是效益低下。总之,农民存在看病难题,乡镇卫生院存在生存和发展的问题。[2]

     2 “驻村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实践

    2001年5月,通过分析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县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和农村卫生工作实际,针对上述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驻村医生服务的工作思路,创立“驻村医生制”服务模式。率先在苏庄镇组织实施,尔后在全县推行。

    2.1选派驻村医生 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辖区内各行政村选派驻村医生,每名驻村医生一般服务1000—1500人口。

    2.2驻村上门服务 驻村医生有计划地安排时间驻村入户,提供上门服务。

    2.3建立健康档案 将入户访谈农民的一般家庭情况、患病情况、用药治疗情况(包括药物过敏史)、体检情况,每户一档,分人建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