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编号:11423701
破解心房颤动之谜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2日 《当代健康报》 2007.04.12
     导致心房颤动的原因一直是困扰世界医学科学界的一个谜。

    心房颤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遗传造成的,属先天性心房颤动;另一类为后天形成的,名为“获得性”心房颤动,是由高血压、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发的。

    心房颤动于1850年被医学界发现,从那时起,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根治这种疾病的方法。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缺乏了解,传统的方法是用一些药物来刺激颤动的心房,时间一长,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抗药性问题都显现出来了,致使病人心房的颤动越来越严重。如果通过对先天性心房颤动的研究,找到导致心房颤动的基因,开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不仅对遗传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有效,而且对“获得性”心房颤动同样标本兼治。

    1998年,由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陈义汉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开始了心房颤动致病基因的寻找工作。要进行基因研究,科研人员需要先找到患有同样遗传疾病的家族,通过对家族成员DNA的分析,最终找到导致疾病的元凶。
, http://www.100md.com
    家系是遗传疾病基因研究重要的资源库。找到了典型的家系,意味着致病基因的寻找工作成功了一半。尽管通过许多途径都有可能找到心房颤动的家系,但对任何一个患有遗传疾病的家庭来说,都不愿意将自家的隐私泄露出去。为了找到一个可供研究的心房颤动家系,科研人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找到了一个由4代、65人组成的大家庭,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患有心房颤动疾病。由于种种原因,到最后采集到全部资料的只有44人。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每个正常人都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人们将它们按顺序排列,1号染色体最大,22号染色体最小,23号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我们每个人的所有遗传信息也就是基因分别储存在这23对染色体中,因此,要想寻找心房颤动的致病基因,就必须先找到它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司机开车凭路标行进,寻找心房颤动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也需要靠基因组的路标,该路标是一种叫做“微卫星”的遗传标记。如果把分布在染色体上的“微卫星”路标用小旗来表示,科研人员发现在第11号染色体末端的位置上,所有心房颤动病人的小旗颜色完全一致,而正常人小旗的颜色各异。难道致病基因就藏在这个范围内?
, http://www.100md.com
    为了证实这一点,研究人员建立了有关微卫星和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式,或者说一种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来一种名为LODS的数值,如果LODS值大于1.0,说明这个微卫星附近可能有心房颤动的致病基因,如果LODS值大于3.0,说明这个微卫星附近肯定有心房颤动的致病基因。

    计算机的运算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但这个结果却让科研人员大失所望,LODS值不仅没有超过3.0,就连1.0的标准值也未达到。是计算机出错了,还是致病基因不在第11号染色体末端?经反复找原因后发现,在这个家系里有一小部分人的后代是领养的,与家里的其他人没有血缘关系。如果用这部分人的DNA和其他成员的DAN一起来做家族性遗传分析,得到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科研人员立即将导致错误的数据去掉,重新进行了计算分析。其结果LODS值为4.46,明显大于3.0,说明在“微卫星”附近的确存在心房颤动的致病基因。

    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划定了心房颤动致病基因所处的位置,就是在第11号染色体的末端。和心房颤动致病基因在一起的还有许多其他基因,怎么才能在这众多的基因中找到心房颤动的致病基因呢?
, http://www.100md.com
    心脏由无数个心肌细胞组成。在每个心肌细胞内都有一些微量元素,它们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离子状态的微量元素会顺着细胞膜上的一些通道进进出出,这些通道被称为“离子通道”。由于它们在通道上来回流动,便产生了一种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能够刺激心脏的收缩,所以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来了解心脏的状况。

    由于心脏运动是一种电机械活动,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就是离子通道,所以在寻找心房颤动致病基因的时候,首先应该选择与离子通道有关系的基因。按照这个思路,科研人员对与离子通道功能相关的基因逐个进行了筛查,最后在第11号染色体的末端发现了一个叫“ KCNQ1”的基因。与正常人相比,所有房颤病人的KCNQ1基因排列上的A点都变成了G点,这种改变可能是一种致病性的突变。

    为了进一步验证其结果,科研人员把这个突变基因克隆出来,并且通过转基因方式把它放入一种哺乳动物细胞里,与此同时把正常的KCQN1基因放入这种工具细胞里。将这两种细胞作对比后发现,这个突变基因所产生的电流和正常的不一样,这种电流构成了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的基础,因此证实它就是心房颤动的致病基因。

    经过4年的不懈探索,我国的科学家终于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心房颤动的致病基因。2003年1月10日,陈义汉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最终确立了KCQN1基因是心房颤动的致病基因。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利用这个基因来研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并通过这项研究来找到根治心房颤动的方法。这是全世界千万个心房颤动病人的福音。

    (张世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