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3560
信誉需要信任的眼睛 真理需要真诚的耳朵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4.13
     这次“茶水当尿验”的事件引起了从普罗大众到卫生部,从专家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各种各样的说法中,我们看到的是将一个不算复杂的检验原理上升到了医德和信誉的高度来理解。在知识的不对接领域,低位者往往有负面归因,而高位者往往解释乏力,这一切都因为缺少了一个共识——

    尊重科学 而不是别出心裁

    卫生部说:

    “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挽回这个媒体事件给公众所造成的、对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误导呢?”

    据了解,“茶水当尿验”事件也引来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就在浙江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和专家进行讨论研究的同时,卫生部组织北京各大医院及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进行了专题研究。

    4月10日上午,卫生部例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在“茶水发炎”事件中,相关媒体的一些做法“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不利于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百拇医药
    毛群安解释说,“我们现在医疗机构的检验,是针对有特别指向的检验品检测。如果它是设计为对尿液进行检验的仪器,放进去茶水,这个仪器没有首先鉴定这个是不是尿液的程序,它直接就把样本作为尿液来化验,你提供的样品里面只要有一些物质和尿液中可能检出的物质有相似情况,仪器就会诊断出来,比如说白细胞、红细胞、胆红素,这些东西是机器自动识别。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媒体都策划这样的新闻,明天可能是啤酒,后天是酱油,如果医院要应对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必须在检验前加一个程序,先鉴定这是不是尿液。那就复杂了,各种可能的样品都要进行检验,最后认定这个是尿液,然后我们再进行尿液的检查和化验。这样行吗?”

    “当然,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但是我们想一想,专家说对这种仪器准确性的检验,有一种设计好的质控方法来检测这个仪器准确不准确。如果说我们不懂化验的技术要求,别出心裁地想到了这么一招,这样是误导广大公民。现在专家的意见是,医院在这个检查过程中,应该说没有问题。因为这是仪器,它就是这么设计的,就像电脑一样,它的程序就是这样,如果把电脑程序打乱了,让电脑给你进行运算,那没法运算。但是这个新闻事件本身使很多患者对于医院的检查结果产生了怀疑。”
, 百拇医药
    “我们特别怕的是什么呢?如果媒体都热衷于策划这样的新闻事件,就会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因为医疗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服务。我对媒体做这样的事情提出批评,并不意味着卫生行政部门不接受舆论监督。”毛群安强调说,“作为卫生行政部门,我们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应该说在当前的情况下,舆论监督对于我们发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和参考。我们希望媒体记者在发现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问题,前提应该是尊重科学,应该首先了解这项服务,而不是像这样别出心裁。尽管现在经过多家医院化验结果证实了,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挽回这个媒体事件给公众所造成的、对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误导呢。我想媒体记者也是本着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出发点,但我希望这种事与愿违的事件以后少一点。”

    检验员失误 责无旁贷

    大众说:

    “这种调查本身就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自“茶水当尿验”事件曝光之后,一时间网络上口水不断,以下几条评论或可看作一部分舆论对此事件的质疑。

    有人认为,茶水代替尿液送检,技术上并无不妥。原因是“对于尿液的检查,医院通常采用人工显微镜检测辅助自动仪器检测的方式。在显微镜下,茶水和尿液如果有异常的差别,不可能不引起其中任何一个检验员的怀疑”;

    有人表示,将尿检仪验出“白细胞”归因为机器误判,可以理解,但能否由此排除当事检验员失误的可能,则无权威证据证明;

    有人质疑,对于同一样本,为何几家医院的检测结果却截然不同?

    有人提出,“如果当前尿检方式均可在茶水中验出‘白细胞’等不存在的物质,说明当前检测仪器、检测方法、检测手段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

    有人指出,正如许多医疗界朋友所解释的那样,影响尿液检测结果的外界因素很多,如服用药物、大量饮水等,现在又冒出了一个“茶水因素”。但对于如此诸多影响尿液检测的因素,医生是否应该如实告知患者,提醒患者尽量避免?
, 百拇医药
    ……

    “纵观‘茶水发炎’事件,个中记者的做法的确有些‘不厚道’,居然撩开了医疗界‘科学’的底裤。而展示在公众面前那赤裸裸的胴体上,‘尿检’那一块,一会儿‘阴性’、一会儿‘阳性’,怎么不让人好奇地探索一下呢?”

    不违反医学治疗原则 诊断无过

    医院说:

    “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伪科学事件,违背了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则。”

    事实上,就在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新闻007》栏目于3月18日晚播出“茶叶水冒充病人尿液进行医学检验发现其中存在白细胞”这一节目的第二天上午,涉及“茶水发炎”事件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便对此做出了反应:医院召开党政领导紧急会议,调查事件真相,部署下一步工作;重复进行“用茶水做尿常规化验”的实验,结果证实尿检仍可报告为“白细胞”阳性;当天下午,医院领导亲赴该电视台,就调查事实作了反馈及沟通,令人遗憾的是,电视台于19日晚又做了追踪报道。
, 百拇医药
    针对相关媒体的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发表声明称: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伪科学事件,从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均缺乏科学依据,违背了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则。

    “医学检验的尿检仪是严格而且唯一仅适用于人体尿液分析的高精设备(其原理是尿干化学分析),而由于茶叶中存在多达几百种的有机成分、茶叶水并非无菌产品及由于某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科学实验知识,尿检仪完全有可能形成茶水中含有‘白细胞’的报告……对这样一种荒谬结果加以报道和宣扬是不科学、不客观和有失公允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方面强调,该医院检验科是“按国家规定建设的、具有严格质控体系的、且被浙江省临检中心评为优秀检测单位的检验中心”,而该院“给予冒充病人的某新闻从业人员的药物治疗是基于她当时的虚假的‘客观’陈述,不违反医学治疗原则”。

    假阳性反应属于正常情况
, http://www.100md.com
    专家说:

    “只有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法对真实的标本进行检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与此同时,受“茶水当尿验”事件的震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请5家三级甲等医院以茶叶水作为尿液标本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是每家医院均发现了红细胞或白细胞样颗粒,根据试验结果提示,茶叶的产地、种类、浸泡的时间不同均会有不同的结果。

    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为民副教授表示,科学实验结果或临床检验结果来源于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标本的真实性,只有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法对真实的标本进行检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张为民说,目前尿液检测的程序是先通过仪器进行生化检测,然后由人工进行显微镜检测。尿液分析仪是专门设计用于尿液测定的,当标本为其他液体时(如茶叶水等有色液体),超出了尿分析仪的检测范围,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能预计的结果。显微镜检测茶叶水时,当看见类红细胞或类白细胞样颗粒时,因检验人员主观上已认定标本为尿液,是以尿液分析的判断标准对茶叶水中的未知成分加以判断,故可导致误判。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康熙雄则指出,尿液分析仪器与试剂的设计和检测原理都是针对人体尿液的,没有区别尿液和其他液体的功能。茶叶水中的物质极其复杂,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等等。茶水中只要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物质,就能影响尿液潜血(红细胞)分析试纸的指示剂,从而可能产生假阳性反应。而茶水中的酚类及其他有机物,只要能与白细胞分析试纸中的重氮盐发生偶合反应,也可产生假阳性反应。

    康熙雄还指出,尿常规检测的注意事项之一就是,检测前数小时内避免饮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导致结果的假阳性。当患者送检的尿液呈阳性时,医院一般还要对尿样进行显微镜下检测。但是,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形态与血液中的不同,其形态多不完整,也不典型,有的仅留下细胞的碎片或残形。茶水里的微粒、尘埃、茶碱结晶、茶叶碎屑等成分,会极大地干扰检验人员的判断和鉴别。

    医患双方都应有所努力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说:

    “如果不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而是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与医生真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理解的心态来解释这件事……医患之间将更和谐。”

    4月8日,一项92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参与其中的实验报告显示,“用茶水做尿常规化验”,九成化验单呈“阳性”,医学专家就此指出,“以茶代尿”缺乏基本医学常识,影响了医患和谐关系。

    4月9日,人民日报时评指出“媒体记者假扮患者、伪造病史的‘游戏’,不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干扰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严肃性”,强调“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建设性的,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4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称,“茶水发炎”事件“有悖于记者的职业道德,更不利于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和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希望“媒体在尊重科学、了解医学的基础上,去发现和批评真正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造福我们的患者”。
, 百拇医药
    ……

    时至今日,“茶水”事件的舆论之风已悄然转向。然而,相比此前对“以茶代尿”调查方式的争论,“茶水”事件背后折射出医学检验的种种问题或许更值得业界关注。

    有人提出,过度依赖器械可能导致诊断失误。目前许多医院的检验科里,几乎清一色的自动检测仪,对于各式各样、参数不一的自动化仪器,医生们或许应多一份心思;对于检验结果价值评估,或许应多一份谨慎。

    还有人指出,目前医院医学检验执业人员缺乏准入制度,专业化的检验医师尚未走入大多数医院的检验科,医学检验人才、技术力量薄弱,医学检验学发展面临尴尬境况。

    医疗界问题多多,尽管医务人员可能存在一定的责任,但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医疗界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本或许还得回归到大家目前正关注的医疗体制改革问题。不过,从事任何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这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对于每一个医务人员来说,没有任何理由在这方面超脱。
, http://www.100md.com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一个不是很难解释的检验误区会让某些媒体“成功”地引起大众对于医德医风的种种批评呢?除了大环境下的医患矛盾的思维定势以外,患者的误解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专业医学知识领域,患者对此没有全面的了解,这种信息的不对接本来就会造成 心理弱势,加上与自身健康安全紧密相关,患者自然要用更强烈的怀疑和求全责备来保护自己,于是就出现了这次“有罪推定”的负面倾向。如果不从固有的“上纲上线”思维定势出发,而是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与医生真诚交流,倾听他们的 心声,用理解的心态来解释这件事,我们相信,医患之间将更和谐。

    检验学原理

    仪器只针对尿液

    不鉴别是否尿液

    尿液潜血(红细胞)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的假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产生新生态的氧,进而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从显色的强度可以得知尿液中血的浓度。
, 百拇医药
    尿液中白细胞测定的反应原理是利用中性粒细胞内酯酶催化水解吲哚酚酯水解,产生游离酚,游离酚氧与试纸中的重氮盐偶合而显紫色。

    茶叶水中的物质极其复杂,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等等。有些茶叶由于环境污染,其含有的杂质就更数不胜数,只要是有氧化性,能产生新生态氧,就能使指示剂氧化,使指示剂显色,产生假阳性反应,而那些酚类及其他有机物,只要能与试纸中的重氮盐发生偶合反应,就都可以产生假阳性反应。

    也许有人会说尿中的各种成分不也很多吗?但是尿液检测专用的试纸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干扰,因而影响不大。同样的道理,由于茶水中的有形成分(如尘埃、碎屑、悬浮微粒、茶碱结晶体等)也很多,很容易就会造成一些尿沉渣分析仪报出错误的结果。

    现在正规医院的检验科或检验中心所使用的尿液分析仪器与试剂都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尿液专用测定仪,是在国家规定的严格质量保证体系下进行的,其质量的保证对象是人体的尿液,仪器的设计和检测原理也都是针对尿液的,而且各省市的临床检验中心每年至少对医院进行两次检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百拇医药
    因此,检验科医生建议,如果记者真的想调查一下医院的检验质量,可以购买一些尿液质控品(有商品化的试剂提供),到各个医院去做,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

    标本不合格

    结果自然不可信

    从检验科的角度来说,这次事件中首先就是标本不合格。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尿液的留取应取新鲜尿,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条件恒定,便于对比;使用清洁有盖容器;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等。茶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干扰物质,尿试纸的设计主要是考虑人体尿液的成分,并尽量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准确测定所需要的项目,而不是茶叶的成分。从这个角度说,任何一个检验人员面对一杯冒充尿样的茶水,想做好质量控制也无从下手。

    仪器实验或手工实验都是通过各种化学或生化指标来间接判断是否有炎症的,仪器和实验的检测标底物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尿常规检测的注意事项之一就是检测前数小时内不要饮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导致结果的假阳性。显而易见,直接用茶水去做检测会出现什么后果了。以前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去医院骗“请假条”,主要手段就是在尿里加蛋清或茶叶,以期达到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结果,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
, http://www.100md.com
    反观国外发达国家,一些住院病人的检测标本确实是由医务人员协助采集的。比如尿常规,在女病人采集标本时,首先需要仔细清洗外阴,在医务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留取中段尿,否则外阴皮肤的细菌会污染标本,造成结果的假阳性。由于我们国家目前尚无条件完全模仿国外的检查模式,很多标本都是由患者本人采集,由于采集方式不当,也可能会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这时医生就要根据临床症状、患者主诉来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可以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重新检测。(云梦 辑)

    技术释疑

    一、在茶水尿常规检查中,为什么会出现“红细胞”或“潜血”阳性报告?

    尿液潜血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的假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产生新生态的氧,进而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从显色的强度可以得知尿液中血的浓度。也就是说,并不是测的完整的红细胞,而是亚铁血红素,所以如果红细胞已经分解,仍然可以测出阳性。因此检验科经常会报出:RBC++,镜检阴性的结果。如果茶叶中含有假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同样可以分解试纸的过氧化物样本,产生新生态的氧,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
, 百拇医药
    二、在茶水尿常规检查中,为什么有的镜检也会报告发现红/白细胞?

    1、镜检属于形态学检测,需要检验人员的经验判断。如果肉眼在显微镜下看见非常典型的红/白细胞才报告,虽然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但是降低了诊断的敏感性。因为尿液中的细胞(如果确实有的话)形态千变万化,总有不典型的、不太像的,或者完整细胞形态已经被破坏,仅留下细胞的碎屑或残渣。所以作为一个检验人员应该兼顾敏感性与特异性,看到典型的细胞要报告、看到不典型的细胞要考虑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后再报告。茶水里面有微粒、尘埃、茶碱结晶、茶叶碎屑等正常人体尿液中根本不会含有的成分,这些成分会极大地干扰检验人员的判断和鉴别。尤其是面对一位事先主诉“尿痛”,怀疑“尿路感染”的年轻女患者,当检验人员在显微镜下看到疑似“红/白细胞”的物质的时候,必须如实报告。

    2、同时,自动的化学检测由于受到茶水中物质的影响,结果会提示红/白细胞出现假阳性(基本原理已经在前文阐述),这对检验人员也有很大的干扰。(泽云 辑), 百拇医药(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