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3551
华西医院药学部:土壤肥才能苗儿壮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4.13
华西医院药学部:土壤肥才能苗儿壮
华西医院药学部:土壤肥才能苗儿壮

     图为李健药师在检查学员的读书笔记

    图为药师陈泽莲在阅读出院病人的药历

    记者在前往华西医院的路上一直想:药师走向临床一线乃大势所趋,临床药师的培训工作也已在全国开展起来,华西医院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医院,无可争议地成为第一批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之一,他们的培训工作会有哪些特色呢?盯着手中不断完善的采访提纲,心想,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临床药师在行动

    2006年

    1月,卫生部启动了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由拜耳公司全程赞助),并在全国选择了19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培训基地;

    5月中旬~7月底,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组织专家调研组对第一批培训基地进行了调研检查;
, 百拇医药
    11月,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山东烟台召开;

    12月,卫生部公布第二批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

    “医院药房”版在关注

    2007年

    1月,临床药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各地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培训方法有何异同?“医院药房”版采编人员策划“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专题报道;

    2月,本报记者第一站来到位于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对其临床药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深入了解。

    3月,本报记者选择位于成都的华西医院和成都军区总医院作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实录”的第二站,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团队精神: 差异中互补,差距中奋进
, 百拇医药
    华西医院的药学部可谓兵强马壮,其主任唐尧告诉记者,他们有各种职称的药学人员200多人,其中50多名药师已经走出药房,走进病房参加查房,成为名副其实的临床药师。“这个阵容,我想在全国也是最强大的。我们经过最初的尝试,现在是全面深入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了。”

    作为首批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华西医院药学部去年招收了两个学员,这两个学员分别来自四川省内的一家市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巧的是,就在记者赶往成都的前两天,这两个学员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回到了各自的单位。按道理,这么大的一个医院药学部培训两个学员,从数量上来说少了点。针对记者的疑惑,唐尧主任解释说:“这是第一次开展培训工作,不能贸然行事,要讲究质量,要对学员负责。”而据记者了解,2006年6月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专家组成员到华西医院调研,对其学员培训工作给予了肯定。

    唐尧主任认为,在一个科学的治疗团队中,医生最主要的职责是病情病因诊断,护士的专业特长是疾病的护理,而医学生在学校里只学习药理学,不重视临床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在这个时候,临床药师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特别是医生在联合用药、配伍禁忌等方面需要药师的合作。”唐尧主任认为,把经验用药转变成合理用药,必须要靠临床药师在临床中的摸索和渗透,必须得到医生与护士的认可,使治疗过程充满集体智慧,而不是以前简单的药学为临床服务。“因此,我们也注重整个培训过程的团队精神。”在唐尧看来,临床药师培训不单单是带教药师的事情,临床相关科室的医生也应该参加进来,而对于学员来说,不仅要向带教老师请教问题,也可以和其他的药师探讨专业知识问题。
, 百拇医药
    记者在华西医院药学部的办公室看见,学员们的读书笔记、药历以及特殊病情的探讨记录被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橱的文件夹里,虽然两位学员已经回到各自的单位,但是记者仍能从这些“一丝不苟”的记录中看出他们当时的认真劲儿。“除了跟随带教老师进入临床以外,每周还要进行两次单独的药学讨论,有重点地书写患者的药历。”带教药师陈泽莲告诉记者,第一批的两个学员以前从事的都是调剂工作,没有与医生、护士沟通的技巧,而从专业知识结构上说,医学知识是他们的薄弱点,因此,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必须发挥团队优势,帮助他们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掌握各知识点。

    如何发挥团队精神呢?这对于唐尧主任来说并不难,因为他们药学部早在2005年之前就建立了临床药师队伍。“基本上每个药师在临床科室都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唐尧主任认为,虽然每个学员表面看只有两个带教老师(一个药师和一个医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很多老师,可以“采百家之长”。

    “学员跟随治疗组一起查房,提供药学服务,这些是在带教药师的带领下进行的。”带教药师陈泽莲认为,最能发挥药师团队精神的是每周二下午的业务学习,两位学员和其他几十位药师将自己遇见的特殊病例拿出来分析探讨,讲出为该患者用药的理由和注意事项,这样的“头脑风暴”最能学到知识,大家进步得也快。
, 百拇医药
    在该院门诊大楼的负一楼,记者见到了临床药师培训的主教室,近150平米的教室摆满了桌椅,这是每周二下午全体临床药师“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室的一侧还有十几个放了电脑的小隔间,据唐尧主任介绍,这是为了方便学员们查阅资料而特向医院申请的。与那两位学员一起学习的还有十多个“4+2模式”的学员。所谓“4+2模式”就是经过4年的药学专业本科理论学习,再来华西医院进行以临床实践为主的毕业后教育。“我们要营造出一种严谨积极的学习氛围,让两种不同类型的学员在这里互相取长补短。”

    “与‘4+2模式’的学员相比,那两位调剂药师出身的学员差距很明显。”据另一位带教药师李健观察,“4+2模式”的学员本科阶段学的就是临床药学,与临床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而那两位学员之前在单位里从事的不是临床药师的工作,“突然间的转型,让他们在知识结构上衔接不上”。李健告诉记者,在培训临床药师这个问题上,药学部领导一直强调学员们要形成一个有机的团队,同一个“级别”的要比谁进步快,不同“级别”的要讲传帮带。只有这样,才能在差距中奋进,在差异中互补。
, 百拇医药
    创新精神: 起大早,赶大集

    据记者了解,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萌芽,标志性事件就是在1963年“国家科技12年规划”的药剂学研究课题中,临床药学被列入其中。1981年,临床药学被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及医院药剂工作条例》提及,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原华西医科大学在国内率先试办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培养正规的临床药师,据唐尧主任介绍,虽然起步比较艰难,但是这些年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目前该院药学部的陈泽莲、李健、徐珽等药师就是该校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毕业后自然而然地留在华西医院,开始了国内最早的临床药学工作的探索。

    “但是,由于当时的大环境影响,大家对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十几年过去了,徐珽药师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去临床科室尴尬的场景,“一方面是自身临床知识相对欠缺,以前在学校里虽然学习过临床的基础知识,但实际差距很大;另一方面临床药学也是新生事物,临床医务人员的接受度不高。”与临床医生沟通需要很多技巧,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因此加强药师在医学方面的知识学习非常重要”。
, 百拇医药
    “同时,医院领导也意识到医生药学知识的局限性,认为应该立即建立一支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师队伍。当时几乎是硬性规定,在全院内要求各临床科室都要重视合理用药问题,积极配合临床药师开展工作。”谈及华西医院药学部如今强大的药师队伍,唐尧主任很感激当年院领导的重视,“于是,药师们重振旗鼓,针对每个科室的特殊药品,轮流开展药学讲座。他们的工作也让医生逐渐体会到,药师的确在为自己的治疗团队提供药学服务,医、药的这种有机结合有利于合理用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华西医院一位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临床药理学》在许多医学院校是选修课,仅有少数学校将其列为必修课。所以,医生的临床药学基础并不扎实,只能依靠药品说明书或用药手册来弥补这一缺陷。

    另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医生认为,上下级医生之间的传帮带也是他们药学知识更新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由于每个医生用药有其个人习惯,对更新药学知识而言,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临床药师的出现或介入,能针对具体情况来弥补医生的薄弱点,把药学知识用活。”该医生认为。
, 百拇医药
    能赢得该院医生这样的肯定,对于唐尧主任和他的临床药师团队来说,是何等不易。“先期进入临床的药师经过几年的磨练,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用药知识,也得到了医生、护士的肯定。从2002年开始,我们加大了培训力度。” 此外,他们还为特殊病人建立了药历,包括患者入院、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用药信息,以及患者详细的地址、电话号码,以便定期电话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真心希望我们培训的学员回到自己的单位后能单独开展工作,坚持在临床磨练几年后,就能成为出色的临床药师了。”送走第一批学员后,唐尧主任不无感慨,他认为1年的培训周期似乎有点仓促,只能培养学员们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但是还没有进一步加强其临床实践能力,担心他们回到原单位开展工作会遇到阻力。

    “把药学知识应用到临床中,才是真正的创造性劳动。”目前,唐尧主任进行的几个科研项目都和临床药学工作紧密相关,他认为,临床药学工作应该成为医院药学教育和研究的核心。

, 百拇医药     “起大早,赶大集。”唐尧主任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现在各地都很重视临床药师的培养,等到这项工作真正在全国铺开,这里的临床药师有可能早已在忙着培养第二梯队呢。

    记者手记

    令人瞩目的第一步

    ■刘景峰

    2002年,卫生部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医院应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但是,临床药师教育工作的滞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职称评审、晋升体制缺位,市场需求不明朗等诸多因素,注定了临床药师的培养并不“顺风顺水”。

    历经近4年的酝酿,第一批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终于在2006年1月确定了,虽然只有19家,虽然实际只培训了82名学员,但是,这对于我国临床药学事业来说,可谓迈出了可喜的、实质性的一步。在这令人瞩目的第一步里,笔者掂量出了“临床”两个字的分量。
, 百拇医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药物知识并不擅长的医生们在担负着临床药师的职责。笔者相信,深层次的药学知识不是临床医生能轻易掌握的,比如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物化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等,只有经过系统训练的药学生才能“驾驭”,因此,临床药师的不可替代性是基于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对于更多的药师来说,“临床”两个字是陌生的,但也是不得不去面对的,而且最终要去正面“交锋”。

    万事开头难,记者这两个月来实地采访了南方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和华西医院的药学部,他们为了实现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不惜顶着各种质疑和猜测,进入一个原本并不熟悉的领域,积极推进药师对临床的参与和渗透——虽然这种参与最初带着些许忐忑,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与有识之士的积极参与,临床药学将推动药学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http://www.100md.com(刘景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