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中医疾病预测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编号:11419775
第二节 经络先兆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医疾病预测学》
     一、初病入络的先兆意义

    中医传统的"久病入络"观点面临着挑战,事实上新病不但能反应于经络,而且往往最早反映于经络。实践证实离人体越远的、越细小的络脉部位,愈具有最早反映体内疾病信息的现象。诸如甲皱微诊,虹膜诊、巩膜络诊、舌下络诊等,均能最早地反映疾病的征兆。

    初病入络主要反映瘀血病理,无论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凡致血行不畅皆可形成。尤以痰瘀合邪,浊瘀合邪为多见。久病中,如脉痹(包括现代医学的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即可在经络反映出来。急病如温病热毒内陷血分,热搏血瘀,所谓热盛迫血、热瘀交结,出现高热昏谵,衄血、吐血、肌衄、斑疹等如现代医学的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危证,络脉微诊即是最早的预报征象。此外,热与血结、蓄于下焦,络诊也能较早预报。其他,病久不解,余热挟痰,瘀留滞络脉或阻闭于窍,出现痴呆、默默不语或心悸神钝,或手足颤动等痰瘀滞络证,则于络脉微诊更能早期发现,尤其瘀热闭窍阻于心包更早(舌为心之苗),故舌下络诊是较早的预报点。

    二、经络感传现象的疾病预报意义

    经络感传现象是经络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答性反应。经络感传的路线一般是沿着经络的循行路线传导的,除出现酸、麻、胀、痛、热等感觉外,还常出现红线、白线、丘疹带、汗带或其他感觉异常现象,如过敏线、湿疹、痣等。经络感传是客观的,感传现象的传导路线并非与神经分布一致,说明经络是独立存在的系统。据研究其传导特点为传导比神经慢,且中途有敏感点(穴),传导是双向性的,个体差异较大,传导线并非都一致〔1〕。但经络感传现象并非和神经系统没有联系,有人报道:神经系统包括外周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可能是产生经络感传这种能被感知的特殊感觉路线的必要条件之一〔2〕。

    影响感传的因素较多,如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偏瘫、截瘫等,精神心理因素,涉及过度紧张、恐惊、激动、精神病之类,以及代谢水平增高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还有过敏性疾病等等,皆可使感传增强。而忧郁型精神性疾病、癔病、痴呆、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情绪低落、心绪不佳、疲劳和内分泌失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