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实用中医家庭保健手册》 > 第二十七章 皮肤科疾病的治疗
编号:11427792
第一节 疔疮
http://www.100md.com 《实用中医家庭保健手册》
关键词:一、疔疮初起,二、蛇头疔,三、猫眼疔,四、印堂疔,五、面生普通疔,六、羊那疔,六、羊毛疔,八、膝盖毒疔,九、眼疔,十、锁口疔,十一、红丝疔,十二、人中疔,十三、坐板疮,十四、运用各种疔疮的外敷良药

     "疔"是较常见的急性感染疾患,大都是由于饮食不节、肥甘过度、毒邪蓄结而成。中藏经说"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甘肥、毒鱼浆、色欲过度之所为也,蓄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滤散,始变为疔"。可见其病因包括七情内伤、久淫外客、饮食中毒、恣饮房劳等因,由于毒邪蓄积脏腑不散,久则成"疔"。

    一般较为多见的,疔部长于头面及四肢,大致有几种类型。

    (1)一般初起有白色脓头,四周红肿,根部坚硬,凸起如粟,有麻痒痛感,以鼻下口角的三角区域最为严重,易引起疔毒走黄。

    (2)患处皮肤色黑有水泡,溃流脓水,四周肿胀呈紫褐色,周围皮肤很快坏死腐烂,有麻痒或疼痛感,患者会有微寒发热现象,如高热不退,会神志昏厥,这是疔毒入心包而走黄。

    (3)患于手脚指尖的,由于局部组织坚韧,知觉敏锐,较有肿痛感,在化脓过程中,疼痛加剧不能安睡,有时会扩大到手、足部位,易引起"红丝疔"现象,且在腋、胯部会有结核而肿痛,有的患者形寒发热,也有的只是轻度恶寒,如有高热呕吐现象,则为走黄的征兆。(4)另有一种,初起如粟,中央焦黑凹陷,渐扩大如豆,不易剥离,四周红肿,麻痒不知疼痛,大都生于上肢或全身各部,这是感染或服食死蓄及毒物所致,其症状,渐发高烧,寒颤不止,易引起呕吐、眼花、神昏等现象,这是最严重的走黄症。

    本症如治疗得当,3 天内即可拔除脓头(疔脚),脓泄之法,尤其是疔疮初起不可挤压,以免走黄,危及性命。

    如将疔头弄破,再经风吹,马上全脸红肿如笆斗,双目凹陷,寒热骤发,继而满脸红疹白头,这时已至药石罔效的地步了。患在人中部位的称人中疔,患在嘴角的称锁口疔,患在眉毛间的称眉毛疔,患在头后正中的称对口疔,这几类都是较危险的,即使疔头破了,也要赶快就医,千万不能吹风,否则,脸马上肿起,这时也切忌食鸡、鸭、鱼、虾之类的鲜食。

    一、疔疮初起

    【验方1】

    治疗疮初起,肿痛未溃,用菊花叶捣烂取汁数滴,和童尿一起服下。病情若重时,用菊花根捣取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12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实用中医家庭保健手册》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