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忽的春天 飘忽的精神
仲春四月,天气明显转暖,到处百花齐放、莺歌燕舞。但与此同时,由于受暖湿气流、磁场作用、电离辐射、环境状物和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影响,精神疾病也易于发生,或使原有精神疾病复发。而各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等虽非精神疾病专业防治机构,但却是接诊精神疾病患者的第一线,故基层医生应提高警惕,牢牢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
典型案例:32岁的郝大哥因怀疑有人害自己、行为异常达1个月,后由家人陪同到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首诊医生诊断为“成人幼稚病”,给予安定、谷维素和中药治疗1个星期,未见效。休假期间,郝大哥携妻回娘家时突然对岳母说:“有人害我!”表情恐惧,岳母询问详情他却说不清楚;回单位上班后,郝大哥仍然心神不定,还上街乱跑乱叫:“有人害我!”一次,还突然将人砍伤,赔偿医药费后再由家人带回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诊医生经询问病史得知,数年前,郝大哥曾因怀疑妻子有外遇而闹过离婚;1年前曾因工作出差错被降职,后渐对周围一切产生怀疑,常说有人在耳边议论他;其叔父有类似病史。体检见他无自知力,常侧耳倾听,言语莫名其妙,不喝医生倒的开水,但之后又大喝不止。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后经转上级医院精神科确诊并治愈。
, http://www.100md.com
知识点:精神分裂症是指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不协调及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精神病。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女多于男;发病或复发时间多在春季;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病因有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躯体因素和体内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等。临床表现有精神症状(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以及自知力缺损)以及幻觉、妄想和紧张综合征等。临床类型有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单纯型和未分型。治疗上分急性期治疗(神经阻滞药如氯丙嗪和奋乃静等,胰岛素休克或电抽搐治疗)、慢性期治疗(神经阻滞药维持治疗)、环境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治疗。本例误诊的原因主要为首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和“想当然”所致,值得吸取教训。
躁狂抑郁症
典型案例:28岁的王女士情绪高涨、言语过多、食欲和性欲亢进1个月,其丈夫不堪忍受而带她到乡镇卫生院求诊。医生经询问病史得知,王女士的症状是最近1个月天气转暖以来出现的,她母亲曾有类似病史。医生诊断其为“性变态”,给予安定、谷维素和鲁米那等口服半个月,未见效。恰逢卫生下乡巡回医疗队到该地义诊,当地医生请巡回队的精神科专家会诊,会诊结果为王女士得了躁狂抑郁症(躁狂型),经给予抗躁狂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性欲亢进时)和心理治疗后病情缓解;之后再用抗躁狂药物维持治疗,至今未见病情复发。
, 百拇医药
知识点:躁狂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久的情感过度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病程经过为躁狂与抑郁的循环发作(双相)或单独发作(单相),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首次发病以16~28岁为多,女性较男性发病早且多,发病时间多在春季。病因有遗传因素、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神经内分泌失调因素和心理躯体因素等。临床类型有躁狂型(以情绪高涨、言语动作过多、食欲性欲亢进、失去正常社会控制能力;躯体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自知力受损,否认自己有病)和抑郁型(以抑郁、自责和自杀倾向为主)。治疗上主要给予抗躁狂药(氯丙嗪、氟呱啶醇和碳酸锂等)、电抽搐疗法和心理治疗等。本例误诊原因为首诊医生倾向世俗,见患者性欲亢进便诊断为“性变态”。
更年期忧郁症
典型案例:50岁的蔡大妈两个月内因忧郁、不安、紧张、易怒和常与家人或邻居吵架而由子女陪同到某村卫生站就诊。医生因与蔡大妈相熟,知道她平素脾气温和,爱助人为乐,通情达理,但也有胆小、拘谨和多疑等性格特点,故肯定她性情大变必事出有因。经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最近蔡大妈并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没有患什么病和吃过什么药,丈夫对她关怀体贴,相敬如宾。医生结合其年龄、性格特征和发病季节,初步诊断为更年期忧郁症。经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说明更年期特点和性质、消除其不必要顾虑、使其认识自己性格弱点和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等)、抗抑郁药治疗和性激素治疗1个月,蔡大妈病情明显缓解。
, 百拇医药
知识点:更年期忧郁症为初次发病在更年期,临床上以抑郁、焦虑、易怒和猜疑等为主要症状,伴有植物神经和内分泌障碍的一种精神疾病。女性比男性多见,且大多发生在春秋季。临床表现早期有内分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类神经衰弱等更年期综合征,以后出现焦虑、抑郁和猜疑等情绪精神障碍,同时对躯体感受敏感,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或将变成废人,危在旦夕;常有自责自罪等消极念头,偶有自伤自杀行为。治疗上主要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阿替米林和多虑平等)治疗和性激素(女用己烯雌酚,男用甲基睾丸素)治疗。本例医生发挥邻里相熟优势,以人为本,在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和性激素治疗成功,值得称道。
焦虑症
典型案例:44岁的秦大姐因焦虑、担心、心悸、胸痛和气急1个月而到某乡镇卫生院就诊。医生体格检查发现她血压偏低,心脏听诊有心动过速和期前收缩,故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细胞、减慢心率和某它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未见效,且出现紧张性头痛、头后部紧压感、肩背部肌肉紧张痛和手部微颤等症状,故自到某上级医院精神科求诊。上级医生为她做心电图检查和其它检查无明显异常;详细询问病史得知她长期以来工作压力过大,心身过度疲劳,上述症状每于春季或过劳时发作,即修正诊断为焦虑症(慢性型)。经给予精神疗法、药物疗法和松驰疗法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
, 百拇医药
知识点:焦虑症常以莫明的焦虑、紧张和恐惧等情绪障碍为主,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女多于男,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阴天、多雨时常见。病因有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内在冲突因素、体内生化与内分泌改变以及药物作用等。临床表现急性型为突然惊恐发作,或在睡梦中发生,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紧、出汗和说不清的恐惧感、濒死感;慢性型有心理障碍(客观上无任何威胁,但主观上总是过于焦虑、担心和害怕,伴静坐不能和睡眠障碍)、躯体症状(最常见的五个症状为心悸、胸痛、气急、易疲劳和神经质)、肌紧张性运动障碍(紧张性头痛、头后紧压感、肩背肌肉痛和双手微颤)。治疗上主要给予精神疗法(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药物疗法(苯二氮(艹卓)类药)和松驰疗法(催眠、气功、瑜珈和太极拳等)。本例误诊的原因为首诊医生只注重躯体症状,忽视精神心理症状。
强迫症
典型案例:35岁的骆先生因反复回忆所做的每一件事、怀疑手不干净反复洗手和在高楼上往下看时冒出跳下去的念头达3个月,而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求诊。医生经询问病史得知,他小时候有被同学欺负、被父亲打骂、被老师嘲笑等不愉快经历,为避免自己不“出错”,他养成谨小慎微、反复自我检讨和在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习惯。此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一天,骆先生因被一蛮不讲理的客户“投诉”而受到经理训斥,经再三解释无效,骆先生因而认为自己“不争气,不称职”和“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并产生了前述想法。他明知这些想法不对,但难以自控。医生诊断为强迫症,经给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1个月后,症状有所缓解。
, 百拇医药
知识点: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发病时间多在冬春两季,无性别差异,脑力劳动者和未婚者多见。临床特征为具有特殊性格(如过度理智、拘谨、好强但缺乏自信和果断)、自知力良好(明知自己想法行为不对或无必要但无法克服)、有明显的焦虑恐惧和烦恼且求治心切等。病因有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和性格因素。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或动作两大类。强迫观念表现为强迫性回忆、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和强迫性恐惧;强迫意向和动作表现为强迫意向、强迫洗涤、强迫计算和强迫性礼仪动作。治疗上主要给予心理治疗(心理疏导、行为疗法、领悟疗法和脱敏疗法)、药物治疗(氯羟安定、丙咪嗪和多虑平等)和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以及延长睡眠时间等。
精神病人切忌随意停药
在日常诊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和家属这样询问:“医生,精神病能不能根治?为什么电视上不少广告宣称能包治、根治精神病?中药是不是能够根治精神病?为何有一些精神病人经过治疗后不复发,而我家的病人停药以后就复发?长时间服药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 百拇医药
面对病人和家属的种种疑问,我这个当医生的只能耐心地解释——所谓包治、根治精神病完全是欺骗性的宣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广告上声称的疗效只不过是暂时的,并不能真正断根。在临床中,我们见到不少轻信者上当受骗后后悔不已。当然也不可否认,经过正规治疗后确实有部分病人终身不会复发,这个比例约为20%。但这种不复发并非是使用某种药物或疗法的结果,而是疾病本身决定的。至于长时间服药对身体是否有影响,回答是肯定的。任何事情都要看到其主要的方面,维持治疗对患者的益处远大于副反应对身体的影响,况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患者恰当地掌握维持治疗的剂量,既能有效地防止复发,又能把药物产生的副反应控制在最低限度。作为基层医生,实有必要对患者做出正确的引导。
另外要注意的是,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虽有明显效果,但这种治疗是对症性的,停药后容易复发,且停药时间越长,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有研究显示,停药4周,复发的可能性为25%,停药半年为51%~75%,停药1年则为73%~95.4%。国外曾有人做过研究,对1018例患者不予维持用药治疗,结果698人复发,复发率为65%;而2127例用了抗精神病药巩固治疗,只有639人复发,复发率仅为30%。用药维持与不用药巩固复发率至少有2倍的差异。
由于科学界目前对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复发的确切原因也未明了,对精神病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从病情演变的总趋势来分析,维持治疗是控制病情复发的关键一步,患者万万不可随意停药。(陈福新), 百拇医药(陈金伟)
精神分裂症
典型案例:32岁的郝大哥因怀疑有人害自己、行为异常达1个月,后由家人陪同到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首诊医生诊断为“成人幼稚病”,给予安定、谷维素和中药治疗1个星期,未见效。休假期间,郝大哥携妻回娘家时突然对岳母说:“有人害我!”表情恐惧,岳母询问详情他却说不清楚;回单位上班后,郝大哥仍然心神不定,还上街乱跑乱叫:“有人害我!”一次,还突然将人砍伤,赔偿医药费后再由家人带回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诊医生经询问病史得知,数年前,郝大哥曾因怀疑妻子有外遇而闹过离婚;1年前曾因工作出差错被降职,后渐对周围一切产生怀疑,常说有人在耳边议论他;其叔父有类似病史。体检见他无自知力,常侧耳倾听,言语莫名其妙,不喝医生倒的开水,但之后又大喝不止。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后经转上级医院精神科确诊并治愈。
, http://www.100md.com
知识点:精神分裂症是指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不协调及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精神病。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女多于男;发病或复发时间多在春季;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病因有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躯体因素和体内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等。临床表现有精神症状(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以及自知力缺损)以及幻觉、妄想和紧张综合征等。临床类型有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单纯型和未分型。治疗上分急性期治疗(神经阻滞药如氯丙嗪和奋乃静等,胰岛素休克或电抽搐治疗)、慢性期治疗(神经阻滞药维持治疗)、环境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治疗。本例误诊的原因主要为首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和“想当然”所致,值得吸取教训。
躁狂抑郁症
典型案例:28岁的王女士情绪高涨、言语过多、食欲和性欲亢进1个月,其丈夫不堪忍受而带她到乡镇卫生院求诊。医生经询问病史得知,王女士的症状是最近1个月天气转暖以来出现的,她母亲曾有类似病史。医生诊断其为“性变态”,给予安定、谷维素和鲁米那等口服半个月,未见效。恰逢卫生下乡巡回医疗队到该地义诊,当地医生请巡回队的精神科专家会诊,会诊结果为王女士得了躁狂抑郁症(躁狂型),经给予抗躁狂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性欲亢进时)和心理治疗后病情缓解;之后再用抗躁狂药物维持治疗,至今未见病情复发。
, 百拇医药
知识点:躁狂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久的情感过度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病程经过为躁狂与抑郁的循环发作(双相)或单独发作(单相),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首次发病以16~28岁为多,女性较男性发病早且多,发病时间多在春季。病因有遗传因素、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神经内分泌失调因素和心理躯体因素等。临床类型有躁狂型(以情绪高涨、言语动作过多、食欲性欲亢进、失去正常社会控制能力;躯体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自知力受损,否认自己有病)和抑郁型(以抑郁、自责和自杀倾向为主)。治疗上主要给予抗躁狂药(氯丙嗪、氟呱啶醇和碳酸锂等)、电抽搐疗法和心理治疗等。本例误诊原因为首诊医生倾向世俗,见患者性欲亢进便诊断为“性变态”。
更年期忧郁症
典型案例:50岁的蔡大妈两个月内因忧郁、不安、紧张、易怒和常与家人或邻居吵架而由子女陪同到某村卫生站就诊。医生因与蔡大妈相熟,知道她平素脾气温和,爱助人为乐,通情达理,但也有胆小、拘谨和多疑等性格特点,故肯定她性情大变必事出有因。经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最近蔡大妈并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没有患什么病和吃过什么药,丈夫对她关怀体贴,相敬如宾。医生结合其年龄、性格特征和发病季节,初步诊断为更年期忧郁症。经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说明更年期特点和性质、消除其不必要顾虑、使其认识自己性格弱点和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等)、抗抑郁药治疗和性激素治疗1个月,蔡大妈病情明显缓解。
, 百拇医药
知识点:更年期忧郁症为初次发病在更年期,临床上以抑郁、焦虑、易怒和猜疑等为主要症状,伴有植物神经和内分泌障碍的一种精神疾病。女性比男性多见,且大多发生在春秋季。临床表现早期有内分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类神经衰弱等更年期综合征,以后出现焦虑、抑郁和猜疑等情绪精神障碍,同时对躯体感受敏感,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或将变成废人,危在旦夕;常有自责自罪等消极念头,偶有自伤自杀行为。治疗上主要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阿替米林和多虑平等)治疗和性激素(女用己烯雌酚,男用甲基睾丸素)治疗。本例医生发挥邻里相熟优势,以人为本,在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和性激素治疗成功,值得称道。
焦虑症
典型案例:44岁的秦大姐因焦虑、担心、心悸、胸痛和气急1个月而到某乡镇卫生院就诊。医生体格检查发现她血压偏低,心脏听诊有心动过速和期前收缩,故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细胞、减慢心率和某它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未见效,且出现紧张性头痛、头后部紧压感、肩背部肌肉紧张痛和手部微颤等症状,故自到某上级医院精神科求诊。上级医生为她做心电图检查和其它检查无明显异常;详细询问病史得知她长期以来工作压力过大,心身过度疲劳,上述症状每于春季或过劳时发作,即修正诊断为焦虑症(慢性型)。经给予精神疗法、药物疗法和松驰疗法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
, 百拇医药
知识点:焦虑症常以莫明的焦虑、紧张和恐惧等情绪障碍为主,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女多于男,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阴天、多雨时常见。病因有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内在冲突因素、体内生化与内分泌改变以及药物作用等。临床表现急性型为突然惊恐发作,或在睡梦中发生,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紧、出汗和说不清的恐惧感、濒死感;慢性型有心理障碍(客观上无任何威胁,但主观上总是过于焦虑、担心和害怕,伴静坐不能和睡眠障碍)、躯体症状(最常见的五个症状为心悸、胸痛、气急、易疲劳和神经质)、肌紧张性运动障碍(紧张性头痛、头后紧压感、肩背肌肉痛和双手微颤)。治疗上主要给予精神疗法(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药物疗法(苯二氮(艹卓)类药)和松驰疗法(催眠、气功、瑜珈和太极拳等)。本例误诊的原因为首诊医生只注重躯体症状,忽视精神心理症状。
强迫症
典型案例:35岁的骆先生因反复回忆所做的每一件事、怀疑手不干净反复洗手和在高楼上往下看时冒出跳下去的念头达3个月,而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求诊。医生经询问病史得知,他小时候有被同学欺负、被父亲打骂、被老师嘲笑等不愉快经历,为避免自己不“出错”,他养成谨小慎微、反复自我检讨和在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习惯。此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一天,骆先生因被一蛮不讲理的客户“投诉”而受到经理训斥,经再三解释无效,骆先生因而认为自己“不争气,不称职”和“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并产生了前述想法。他明知这些想法不对,但难以自控。医生诊断为强迫症,经给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1个月后,症状有所缓解。
, 百拇医药
知识点: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发病时间多在冬春两季,无性别差异,脑力劳动者和未婚者多见。临床特征为具有特殊性格(如过度理智、拘谨、好强但缺乏自信和果断)、自知力良好(明知自己想法行为不对或无必要但无法克服)、有明显的焦虑恐惧和烦恼且求治心切等。病因有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和性格因素。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或动作两大类。强迫观念表现为强迫性回忆、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和强迫性恐惧;强迫意向和动作表现为强迫意向、强迫洗涤、强迫计算和强迫性礼仪动作。治疗上主要给予心理治疗(心理疏导、行为疗法、领悟疗法和脱敏疗法)、药物治疗(氯羟安定、丙咪嗪和多虑平等)和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以及延长睡眠时间等。
精神病人切忌随意停药
在日常诊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和家属这样询问:“医生,精神病能不能根治?为什么电视上不少广告宣称能包治、根治精神病?中药是不是能够根治精神病?为何有一些精神病人经过治疗后不复发,而我家的病人停药以后就复发?长时间服药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 百拇医药
面对病人和家属的种种疑问,我这个当医生的只能耐心地解释——所谓包治、根治精神病完全是欺骗性的宣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广告上声称的疗效只不过是暂时的,并不能真正断根。在临床中,我们见到不少轻信者上当受骗后后悔不已。当然也不可否认,经过正规治疗后确实有部分病人终身不会复发,这个比例约为20%。但这种不复发并非是使用某种药物或疗法的结果,而是疾病本身决定的。至于长时间服药对身体是否有影响,回答是肯定的。任何事情都要看到其主要的方面,维持治疗对患者的益处远大于副反应对身体的影响,况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患者恰当地掌握维持治疗的剂量,既能有效地防止复发,又能把药物产生的副反应控制在最低限度。作为基层医生,实有必要对患者做出正确的引导。
另外要注意的是,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虽有明显效果,但这种治疗是对症性的,停药后容易复发,且停药时间越长,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有研究显示,停药4周,复发的可能性为25%,停药半年为51%~75%,停药1年则为73%~95.4%。国外曾有人做过研究,对1018例患者不予维持用药治疗,结果698人复发,复发率为65%;而2127例用了抗精神病药巩固治疗,只有639人复发,复发率仅为30%。用药维持与不用药巩固复发率至少有2倍的差异。
由于科学界目前对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复发的确切原因也未明了,对精神病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从病情演变的总趋势来分析,维持治疗是控制病情复发的关键一步,患者万万不可随意停药。(陈福新), 百拇医药(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