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动态 > 科研信息
编号:11439729
抗肺癌新老药上演“龙虎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5日 《京华时报》
     早在2005年2月,就已经登入中国市场,并被证明临床疗效明显的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现在遇到了新对手———埃罗替尼(商品名“特罗凯”)。两大药物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展开了激烈的“龙虎斗”。

    疗效高低各持己见

    吉非替尼在上市的两年中收到了良好的临床反应,得到医生和患者双方的认可,被誉为“上帝送给东方人的礼物”。

    吉非替尼的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公司公共关系总监贾军梅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曾经接受过其它抗癌治疗而病情仍在恶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应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可使40%-50%的病人获得临床疗效,出现客观缓解(肿瘤缩小或消失)和病情的稳定;约三分之一的病人在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1年仍然存活,约40%的病人疾病相关症状得到迅速改善。

    显然,吉非替尼争夺中国市场抢占了先机,但罗氏公司新上市的埃罗替尼并无惧色。罗氏公关部的徐超表示,埃罗替尼能够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对所有肺癌患者都具有疗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证明能够为肺癌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于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抗癌药物”。
, 百拇医药
    不过,对于竞争对手的这种“唯一”说法,阿斯利康公司负责人表现得十分“不屑”。贾军梅表示,阿斯利康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有两年的经验,并在除中国外的大多数亚洲国家上市,拥有大量的亚洲临床研究数据和中国注册临床数据支持,这些都表明吉非替尼对东方患者十分有效。“具体疗效如何,只有临床研究的数据说了算!”

    在认证上做足文章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罗氏公司称自己生产的埃罗替尼是“唯一有效的药物”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这来源于竞争对手吉非替尼在欧美市场的受挫。

    2004年12月,吉非替尼率先拿到了中国市场的“准入证”,但紧接着,一项关于吉非替尼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ISEL),差点让它中途夭折。这份极其权威的试验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不能够有效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美国FDA随即发布官方声明,敦促患者谨慎使用吉非替尼,并建议使用另一种有效的药物———埃罗替尼。
, 百拇医药
    这一回合的较量,吉非替尼失去了主动权,埃罗替尼占据上风。不过,吉非替尼仍然于2005年2月顺利在中国上市。

    上市的理由同样来源于这份权威报告。ISEL试验数据显示,参加试验的东方人群的存活期中位数延长了4个月,几乎是其它受试组的两倍。“吉非替尼随后在对美国的适应症上有所更改,但整体而言无疑对它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市场更有好处。”

    “埃罗替尼2004年获美国FDA批准,并于2005年在欧盟批准上市,2006年获得中国药监局的批准证书,其权威性毋庸置疑。”罗氏公司的回应也显得底气十足。

    老药物仍居主导

    “吉非替尼的市场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动摇,”贾军梅表示,任何一种药物在短期内都不能够对吉非替尼构成威胁,言下之意似乎并不把竞争对手埃罗替尼看在眼里。

    不过,罗氏公司的动作也十分迅速。目前埃罗替尼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已十分普及,在杭州、南京等地也已进驻部分医院。虽然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但罗氏公司也没有足够的把握立刻将这位市场老大请下马来,“具体的市场成效暂时还不能够确定。”

    北京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表示,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中,吉非替尼目前被临床证明十分有效,但是药物治疗的靶向性作用非常明显,它只对约1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而对其余患者无效;埃罗替尼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数据很少,是否能够产生有效的临床反应,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才能认可。

    , http://www.100md.com(易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