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障碍中医病因学研究亟待深入
正常老年化、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是老年人认知状态的连续阶段。调查显示,北京社区健康老人MCI发生率为11.8%,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每年MCI转化为老年性痴呆(AD)的比率为10%~12%,高于正常10倍以上。因而,MCI的早期干预价值已为各国所公认。
对MCI进行干预,符合中医药学“未病先防”的理念。中医学对健忘有着丰富的认识,内容涉及记忆的生理机制、健忘的病因病机、方药治疗、饮食宜忌等各个方面,利用先进的方法学设计,系统整理总结这些经验,寻找MCI的中医病因,并据此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可更有效地预防MCI的发生和发展。
■现状:中医对MCI病因认识不足
虽然中医学对MCI病因的认识基本仍沿用传统“健忘”的理论。古籍对健忘的病因、病机分别从气运、外邪、气血、脏腑、虚实、情志、饮食、起居、误治等角度论述,体现了多层次观、多因素观和综合观,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大部分过于笼统,缺乏可测量性,以致临床可操作性低,特异性不强。
, 百拇医药
目前对于MCI,中医治疗大多在明确西医疾病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往往根据西医病因或假说防治疾病。而相关中医病因尚缺乏系统研究,部分涉及中医病因的研究仅限于病因病机推导,鲜见严格意义上的病因学研究。
中医学强调“理、法、方、药”的统一,“理”是治法方药的基础,病因研究属于“理”层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病因理论的缺失,显然会影响MCI的中医治疗。2006年“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特别设立了“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创新病因学说研究”,“主要包括复杂性疾病发生的中医病因和同一诱因引发不同疾病的机体反应机制研究,提出新的治则、治法,开辟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及现代复杂难治性疾病防治的新途径。”这为开展MCI中医学病因研究提供了机遇。
■思路:采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方案
仅有理论的梳理,没有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不足以最终确定和验证疾病的中医病因。因此,相关研究必须以中医病因学说为理论基础,充分考虑临床辨证论治的需求,采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设计方案,进行高质量的研究,才能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近年来出现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新的流行病学混合型设计方法,在EB病毒与霍奇金病、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胆固醇、载脂蛋白与心肌梗死等病因学研究中均有应用。它兼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优点:病例与对照来自于同一队列,降低了选择性偏倚且可比性好;暴露资料在疾病诊断前收集,暴露、发病时间同队列研究,符合因果推断时间顺序要求,且回忆性偏倚少或可以避免;标本收集先于发病,反映了发病前该标本的状态,不受发病后疾病对标本状态的影响,节约人力、物力;统计效率和检验效率高,且可计算疾病频率,偏倚低,效益高,论证强度大。该方法可以用于MCI中医病因学研究。
另外,进行MCI中医病因研究时应考虑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尤其重视七情的作用。有学者指出,中医七情病因研究应着重社会学及流行病学,从社会学调查人手,找出最常见的社会因素对人体思维情感的影响,对不同因素所致相同情感的人群或者相同刺激而产生不同情感的人群及其症状进行调查,然后进行中医辨证及统计学处理。这种思路可以运用于MCI的中医病因研究中。
, http://www.100md.com
■关键:应重视两个环节
在MCI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中,两个环节较为关键。
一是中医病因理念与流行病学的嫁接。可以采取文献调研、较广泛专家咨询集成的办法,进行MCI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将造成健忘的心脾不足、肾精亏耗、痰浊上扰、肝郁气滞、以及瘀阻脑窍等不同证型的原因具体细化为外感、情志、饮食、体质、禀赋、外伤、旧患、劳逸、锻炼、嗜欲、职业、婚姻、居住环境等,并设等级或类别,以探寻相对清晰、初步量化的可能病因,分析不同证型MCI患者的病因特点、不同体质人群的发病危险程度。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环节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照和配比是否恰当,这是影响研究成败的关键。应根据MCI的临床特点以及既往研究资料,进行合理配比,防止配比过度产生偏倚。可以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进行配比对照,采用1∶2配对以达到最佳统计效能。此外,完善调查工具,加强质量控制,以及专业的数据维护和统计分析,都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总之,充分考虑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需求,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以探讨特异性的病因,并分析不同证型MCI患者的病因特点、不同体质人群的发病危险程度,进行MCI的中医病因学研究是可行的。
(老膺荣杨志敏汤湘江), 百拇医药(老膺荣;杨志敏;汤湘江)
对MCI进行干预,符合中医药学“未病先防”的理念。中医学对健忘有着丰富的认识,内容涉及记忆的生理机制、健忘的病因病机、方药治疗、饮食宜忌等各个方面,利用先进的方法学设计,系统整理总结这些经验,寻找MCI的中医病因,并据此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可更有效地预防MCI的发生和发展。
■现状:中医对MCI病因认识不足
虽然中医学对MCI病因的认识基本仍沿用传统“健忘”的理论。古籍对健忘的病因、病机分别从气运、外邪、气血、脏腑、虚实、情志、饮食、起居、误治等角度论述,体现了多层次观、多因素观和综合观,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大部分过于笼统,缺乏可测量性,以致临床可操作性低,特异性不强。
, 百拇医药
目前对于MCI,中医治疗大多在明确西医疾病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往往根据西医病因或假说防治疾病。而相关中医病因尚缺乏系统研究,部分涉及中医病因的研究仅限于病因病机推导,鲜见严格意义上的病因学研究。
中医学强调“理、法、方、药”的统一,“理”是治法方药的基础,病因研究属于“理”层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病因理论的缺失,显然会影响MCI的中医治疗。2006年“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特别设立了“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创新病因学说研究”,“主要包括复杂性疾病发生的中医病因和同一诱因引发不同疾病的机体反应机制研究,提出新的治则、治法,开辟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及现代复杂难治性疾病防治的新途径。”这为开展MCI中医学病因研究提供了机遇。
■思路:采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方案
仅有理论的梳理,没有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不足以最终确定和验证疾病的中医病因。因此,相关研究必须以中医病因学说为理论基础,充分考虑临床辨证论治的需求,采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设计方案,进行高质量的研究,才能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近年来出现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新的流行病学混合型设计方法,在EB病毒与霍奇金病、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胆固醇、载脂蛋白与心肌梗死等病因学研究中均有应用。它兼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优点:病例与对照来自于同一队列,降低了选择性偏倚且可比性好;暴露资料在疾病诊断前收集,暴露、发病时间同队列研究,符合因果推断时间顺序要求,且回忆性偏倚少或可以避免;标本收集先于发病,反映了发病前该标本的状态,不受发病后疾病对标本状态的影响,节约人力、物力;统计效率和检验效率高,且可计算疾病频率,偏倚低,效益高,论证强度大。该方法可以用于MCI中医病因学研究。
另外,进行MCI中医病因研究时应考虑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尤其重视七情的作用。有学者指出,中医七情病因研究应着重社会学及流行病学,从社会学调查人手,找出最常见的社会因素对人体思维情感的影响,对不同因素所致相同情感的人群或者相同刺激而产生不同情感的人群及其症状进行调查,然后进行中医辨证及统计学处理。这种思路可以运用于MCI的中医病因研究中。
, http://www.100md.com
■关键:应重视两个环节
在MCI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中,两个环节较为关键。
一是中医病因理念与流行病学的嫁接。可以采取文献调研、较广泛专家咨询集成的办法,进行MCI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将造成健忘的心脾不足、肾精亏耗、痰浊上扰、肝郁气滞、以及瘀阻脑窍等不同证型的原因具体细化为外感、情志、饮食、体质、禀赋、外伤、旧患、劳逸、锻炼、嗜欲、职业、婚姻、居住环境等,并设等级或类别,以探寻相对清晰、初步量化的可能病因,分析不同证型MCI患者的病因特点、不同体质人群的发病危险程度。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环节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照和配比是否恰当,这是影响研究成败的关键。应根据MCI的临床特点以及既往研究资料,进行合理配比,防止配比过度产生偏倚。可以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进行配比对照,采用1∶2配对以达到最佳统计效能。此外,完善调查工具,加强质量控制,以及专业的数据维护和统计分析,都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总之,充分考虑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需求,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以探讨特异性的病因,并分析不同证型MCI患者的病因特点、不同体质人群的发病危险程度,进行MCI的中医病因学研究是可行的。
(老膺荣杨志敏汤湘江), 百拇医药(老膺荣;杨志敏;汤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