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428802
结肠代食管术后移植段结肠运动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结肠;运动活动;食管肿瘤,,结肠;运动活动;食管肿瘤,1对象和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评价结肠代食管术后移植段结肠的运动变化。 方法 应用上消化道动力监测仪对10例行结肠代食管术的食管癌患者分别在静息、干咽、湿咽的不同状态下进行移植段结肠腔内测压,并结合术后胃肠功能等级评定对不同移植方向的结肠功能进行比较。 结果 全组共记录到低幅非推进性收缩16次,高幅非推进性收缩13次,低幅推进性收缩21次,高幅推进性收缩23次。湿咽较干咽食管收缩波更易通过吻合口向移植段结肠传导,并诱发结肠的继发性收缩波。移植段结肠推进性收缩波的方向取决于结肠移植的方向。结肠顺蠕动移植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等级评定优于结肠逆蠕动移植的。 结论 移植段结肠存在着稳定和匀质的收缩。结肠代食管术中应力争行结肠顺蠕动移植。

    关键词: 结肠;运动活动;食管肿瘤

    结肠代食管术是治疗食管癌的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手术方式,它既能满足食管癌根治术需要即切除全部胸段、腹段食管及癌肿所累及的区域淋巴结,又有足够的长度与颈部食管吻合。但结肠代食管术后移植段结肠是否存在运动功能还有争议。Clark等认为食物通过移植段结肠是依靠重力的作用 [1] ;而Dantas与Bernhard等则认为移植段结肠存在连续性蠕动波,这种收缩波能帮助移植段结肠推动进食的食物和液体进入胃或肠腔 [2-3] 。2000年12月~2003年4月,笔者对10例运用结肠代食管术治疗的胃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分别行移植段结肠测压以及术后胃肠功能等级评定,进一步探讨移植段结肠的运动变化及其与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56±5.3)岁(42~71岁)。肿瘤位于胸上段1例,胸中段6例,胸下段3例。手术经右胸前外侧和上腹部及颈部切口切除食管和移植结肠。结肠经胸骨后上提,上端与颈段食管吻合,下端与残胃前壁吻合8例;与胃空肠输出襻吻合2例。结肠顺蠕动移植5例,逆蠕动移植5例。10例患者所采用的移植结肠段及其营养血管见表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