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1429369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第12期
熊果酸;,检测方法;,提取方法;,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熊果酸;,检测方法;,提取方法;,动物实验;,临床研究,1提取方法,2检测方法,3药理效应,4动物实验,5临床研究,6其它,参考文献:
     关键词:熊果酸; 检测方法; 提取方法; 动物实验; 临床研究

    熊果酸是广泛存在于白花蛇舌草、女贞子、乌梅、夏枯草等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有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早在1996年,日本学者神藏美枝子等人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越桔叶中提取了具有较高熊果酸浓度的熊果酸产品,产品中除含有25%的熊果酸外,尚含有大量的熊果酸衍生物、熊果苷和其它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稳定肝功能等。现在人们对其研究越来越多,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

     1 提取方法

    对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是其研究起点,没有较好的提取工艺,就更谈不上对其进一步研究。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科研工作者[1~5],通过正交实验确定85%~95%的乙醇提取熊果酸效果最佳。崔星明等[6]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得到了56个组分。发现有保留时间和熊果酸基本一致的峰。其质谱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峰都与熊果酸的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熊果酸。

     2 检测方法

    在检测方法方面,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熊慧敏[7]全面地论证了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大山楂咀嚼片中熊果酸含量的检测限的线性范围可行性,并考查了此方法的测定熊果酸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从而证明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熊果酸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均都达有关规定的要求,本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检验产品质量的一个快速而实用的定量方法。朱玉琴等[8]在采用薄层扫描检测保驾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时首次对显色剂进行了改进,并验证了醋酸-浓硫酸 (9∶1)比10%硫酸乙醇显色要好,检测限低等优点。与此同时,杨云等[9]在采用薄层层析检测牙周康泰胶囊熊果酸的含量验证了10%磷钼酸乙醇液比10%硫酸乙醇显色要好。

    罗启剑等[10]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连钱草中熊果酸含量。郭艳玲等[11]和陈志强[12]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了补肾颗粒和消食贴中熊果酸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周静等[13]探求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取女贞子氯仿提取液自然挥发干,甲醇溶解经甲酯化后,进样分析。色谱条件:HP-1毛细管柱(25 cm×0.32 mm,0.52 μm),柱温280℃,氮气为载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4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