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430664
32 P-玻璃微球内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 32 P-玻璃微球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38例同期患者随机均分2组:观察组采用 32 P-玻璃微球十栓塞化疗;对照组采用栓塞化疗。2组病例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有效率:观察组13例(68.4%),对照组6例(31.6%),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2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14个月,对照组10个月,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发生与 32 P-玻璃微球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32 P-玻璃微球在治疗中晚期肝癌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其与介入栓塞化疗结合可以明显增效,使用较安全。

    关键词: 肝肿瘤;栓塞;磷放射性同位素;近距离放射疗法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段,但适合手术的病例不到10% [1-2] ;肝动脉栓塞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生存率,但不能有效地防止肿瘤的复发。近30年来,使用以放射性微球内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多数为非随机或历史对照研究。笔者于2002年6月~2003年2月对收治38例中晚期肝癌病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经肝动脉灌注 32 P-玻璃微球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中晚期肝癌均为初治患者,33例根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如甲胎蛋白,AFP)、影像学检查(B超、CT和MRI)等符合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3] ,且临床判断无手术适应证;5例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并获病理证实。男性33例,女性5例,年龄23~76岁;临床以肝区疼痛及肝区包块为主要症状,有2例患者轻度黄疸,B超提示无门脉主干瘤栓,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以编制随机号的方式将38例病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为 32 P+栓塞化疗,对照组为栓塞化疗。对2组治疗前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除了肝内可测量肿瘤总面积均值用t检验外,其余均用χ 2 检验)均无意义(P>0.05),提示设计的2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医用 32 P-玻璃微球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生产。该产品半衰期(14.28±0.02)d,射线能量1.711Mev,软组织中穿透距离最大8.0mm(平均3.2mm),粒径46~76mm,放射比活度550MBq/g~3.7GBq/g,放射性核纯度中 32 P的放射性含量>99%,密度2.0~2.5g/cm 3 , 32 P溶出度30之内<0.1%。

    1.3 方法 38例中,5例为术中探查无法切除后予行肝动脉结扎并置管;其他33例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置管至肝动脉后栓塞化疗。术中化疗用药:顺铂80mg,氟尿嘧啶1.0g,表阿霉素40~60mg,碘油7~13mL,明胶海绵5~12条。观察组在灌注 32 P-玻璃微球前,先用欧苏造影初步判断无1例存在明显肝肺分流及肝动脉门静脉分流,据造影显示肿瘤大小,大致估计肝癌组织质量,公式为: 肝癌组织质量=(a 1 b 1 +a 2 b 2 +……a n b n )ab ×正常肝质量(g) 根据每克癌瘤组织注射本品0.3~0.4MBq,计算 32 P-玻璃微球用量1.7~3.6×10 8 Bq(平均2.3×10 8 Bq),与碘化油注射液以100mg∶1mL的比例混合成为悬浊液,经导管通过局部动脉灌注驻宿于肝癌组织。于手术后第2天,对观察组病例采用SPECT行韧致辐射显像进一步证实无一例肺肝分流比(LU/LI)>15%,并计算瘤/肝(T/N)放射性强度比,其中T/N<3者有2例,T/N≥3者有17例;此外,胃肠道、肾等脏器均无异常显像。5例经手术行肝动脉置管的病例灌注 32 P-玻璃微球前预行 99 Tc m 标记的巨聚白蛋白( 99 Tc m -MAA)模拟,均显示LU/LI<15%,T/N>3,术后观察发热及消化系统等临床反应,并据需要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大小便、B超、CT、AFP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4]。栓塞术前后肿瘤大小之差比术前肿瘤大小的百分率计算肿瘤缩小

    表1 3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略)

    肝内可测量肿瘤总面积为x±s,其余为例数. ATP:甲胎蛋白(正常值<20ng/L)率,公式:

    肿瘤缩小率=(S-S')/S×100%

    治疗前各个肿瘤长径A和横径B的积和S=A 1 B 1 +A 2 B 2 +……A n B n ,治疗后各个肿瘤长径a和横径b的积和S'=a 1 b 1 +a 2 b 2 +……a n b n

    疗效标准:完全有效(CR)为肿瘤消失≥4周,显效(R)为肿瘤缩小>75%,部分有效(PR)为肿瘤缩小>50%,轻微有效(MR)为肿瘤缩小25%~50%,稳定(S)为肿瘤缩小<25%或肿瘤增大<25%,进展(P)为肿瘤增大>25%。总体评价:有效=CR+R+PR+MR;无效=S+P。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卡方检验、精确概率法、t检验和时序检验(Longrank test)。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随访至2004年8月29日,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3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略)

    除“中位生存时间”,表中数字为例数. 与对照组比较(精确概率法),☆:P<0.05;与对照组比较(时序检验),△:χ2 =3.896,P<0.05.

    观察组中有2例T/N<2.5(1例无效,1例进展),并出现Ⅱ度肝功损害,均于12个月内死亡;有3例治疗后肿瘤缩小并获二期手术切除,其中1例存活21个月,2例已存活18个月并仍在随访中;有5例患者各癌瘤组织最大径均<4cm,经治疗后缩小率均>50%。对照组中有1例治疗后获二期手术切除。

    2.2 副反应 2组均有部分病例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肝功异常等术后反应,经对症和保肝处理后在1~3周内均恢复正常。2组均未出现放射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消化道溃疡、Ⅱ度以上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等与 32 P-玻璃微球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过去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随着近30多年来肝癌放射治疗研究的进展, 131 Ⅰ-碘油、 90 钇-玻璃微球及 32 P-玻璃微球的相继临床应用,经临床观察显示了明显的疗效和良好的应用潜力 [5-12] 。

    肝脏肿瘤组织绝大部分依赖于肝动脉供血,所以通过肝动脉注入放射性物质多数到达肿瘤局部,使T/N>3。临床上微球直径>35μm,通过血管灌注微球能嵌顿在相应脏器的毛细血管床内,在局部形成放射性栓塞作用。 32 P-玻璃微球直径46~76μm,经肝动脉灌注后可栓塞至肝窦前小动脉,玻璃微球栓塞后不被吸收,栓塞作用持久而不易形成肝内侧支循环。滞留于肿瘤内和周边放射性微球不仅发出β射线,在其有效射程内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杀死、杀伤肝癌细胞;微球还可以机械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加之射线作用于肿瘤周围血管,使血管闭塞,三者协同发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32 P具有定向高效内放射作用,其T/N3.3∶1,与 90 Y定向率相当,但半衰期长(14d),便于保存,更适合我国国情 [1] 。笔者的观察表明,应用 32 P-玻璃微球内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观察组)其有效率、生存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有效率和生存期均较对照组高,疗效较对照组好。

    3.2 本研究有2例患者T/N<2.5,均显示无效,且肝功损害明显,但因病例数过少,有待进一步研究。Lau等研究表明,治疗前根据 90 Tc m -MAA肝动脉造影测定的T/N可以准确肝癌组织与非癌肝组织对治疗药物的摄取比 [13] 。所以可以通过灌注前行90 Tc m -MAA肝动脉造影了解Lu/Li和T/N,以及调整导管进入位置。笔者认为,导管应超过十二指肠动脉,尽可能达到肿瘤侧的肝左或肝右动脉,以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

    3.3 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各癌瘤组织最大径均<4cm,经治疗后疗效明显,提示 32 P-玻璃微球灌注后在肝癌组织中可能也呈不均匀分布,肝癌组织越小,分布越均匀,疗效越好,此须进一步探索。

    3.4 32 P-玻璃微球治疗的副反应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肝功不同程度异常、Ⅱ度以下骨髓抑制等,但经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无并发放射性肺炎、消化道溃疡、Ⅱ度以上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急性胆囊炎等与 32 P-玻璃微球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尹伯元. 临床核素治疗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2-155.

    [2] 陈桂荣,蕈东群,刘惕生,等.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2,8(2):262-263.

    [3] 汤钊猷. 现代肿瘤学 [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48.

    [4] 严律南,李志辉,李 立,等.放射性磷玻璃微球治疗晚期肝癌的量效关系[J]. 中华外科杂志, 2000,38(11):837-840.

    [5] 陆普选,董其龙,曾广寅.131 I-碘油内放射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J]. 癌症杂志, 1995,14(1):59-60.

    [6] 胡伟民,王 俊,付文海,等.TACE联合131 I-碘油内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观察[J]. 实用癌症杂志, 2000,15(14):410-412.

    [7] Andrews JC,Walker SC,Ackermann RJ,et al.Hepatic ra-dioembolization with Yittrium-90containing glass microspheres:preliminary results and clinical follow-up[J].Nucl Med,1994,35:1637-1644.

    [8] Ehrhardt GJ,Day DE.Therapeutic use of 90 Y microspheres[J].Nuel Med Biol,1987,14:233.

    [9] Vovell JR,Hilson A,Hobbs KEF.Therapeutic aspects of radio-isotopes in hepatobiliary malignancy[J].Br J Surg,1991,78:901-906.

    [10] 黄长玉,黄建富,杨维竹,等.90 Y-玻璃微球内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J]. 中华外科杂志, 1998,36(4):206-208.

    [11] 严律南,李 立,陈晓理,等.32 P-玻璃微球肝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应用[J]. 中华外科杂志, 1996,34(9):526-529.

    [12] 童冠圣,刘 璐,黄培林,等.瘤体内注射32 P-玻璃微球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抗癌效应研究[J]. 铁道医学, 2000,28(6):365-367.

    [13] Lau WY,Leung TWT,Ho S,et al.Diagnostic pharmaco-scintigraphy with hepatic intra-arterial technetium-99m macroag-gregated albumin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umor to non-tumor up-take ratio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Br J Radid,1994,67:136-139.

    (编辑:常志卫)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委肝癌攻关课题资助项目(98-Z-155)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福州 350001, 百拇医药(侯培锋,官国先,张祥福,卢辉山,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