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包头医学院学报》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30216
巨大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1例
http://www.100md.com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心胸外科的急症,多继发于高血压、创伤感染等患者,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现代影像技术可以准确判断夹层的位置并进行有效的介入治疗。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本次于2005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伴咳血2天入院,自觉胸部闷痛,偶伴针刺感,咯血量约为50mL,无厥冷、大汗,无呼吸困难。体检:血压175/95mmHg,双侧桡动脉、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良好,心界向左扩大。CT检查:CT平扫示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近段明显增粗,最宽处达82mm,其内隐约可见分隔影;增强扫描后见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上段,未达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假腔大真腔小,假腔向外呈瘤样扩张,并向下达髂血管分叉处,其内可见未强化的血栓,诊断为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对患者行介入治疗,施行“主动脉夹层涂膜人工血管腔内隔绝术”。方法即首先穿刺左桡动脉,置入金标pigtail导管至升主动脉行血管造影,可显示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左后壁,距左锁骨下动脉约20mm处;而后从左股总动脉穿刺置入5F鞘管,并置入超滑导丝及普通pigtail导管,造影证实入真腔后交换超硬导丝,选择36mm直管型大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定位后将系统送入降主动脉真腔并释放,而后再经pigtail导管造影提示无内瘘后,撤出输送系统及导丝,手术完成。病人术后各项生命指征平稳,治愈出院,随访至发稿时病情无复发。

     2 讨论

    与真性主动脉瘤不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不是一个真正的动脉瘤,而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中膜内形成夹层血肿所致,本病常见于50~70岁男性,90%的病例伴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撕裂口在主动脉瓣上方近端主动脉4cm以内或主动脉峡部;夹层可累及分支:主动脉分支、肾动脉和髂血管受累者分别占病例的50%、25%和50%[1]。本例患者即有20年高血压病史,同时伴有髂血管受累,主动脉夹层从降主动脉上段一直累及到髂血管分叉处,属巨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起病急骤,凶险,如未行治疗,25%死于24小时内,50%死于1周内;而接受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57%~66%[1],因此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本例所采用的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具有近期疗效确切,微创,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有效的治疗[2]。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外科修补术后,修补远端假腔继续存在,导致后期可有动脉瘤形成;动脉瘤的破裂占这些病人后期死亡率的29%,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21-227.

    [2] 余永忠,赵卫,向述天,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2(1):24-27.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图书馆,心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http://www.100md.com(罗琳 崔丽霞 李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