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制剂 > 剂型研究
编号:11449070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传输系统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8日 肽类在线
一、 多肽与蛋白质药物的发展,二、 发展多肽与蛋白质药物传输系统的关键问题,三、注射给药系统,四、鼻腔给药系统,五、肺部吸入给药系统,六、口服给药系统
     一、 多肽与蛋白质药物的发展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活性物质不断面世,已有不少生物技术药物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约40多种,1995年开发数为234种,目前正在研究的则成倍增加,在这些品种中,大量的均为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由于多肽与蛋白质药物的体内外不稳定性,临床主要剂型是溶液型注射剂和冻干粉针。为解决长期用药的问题,克服注射剂的不便和缺点,发展适宜给药途径的非注射传输系统是药剂学面对的挑战。

    二、 发展多肽与蛋白质药物传输系统的关键问题

    1、 蛋白质药物的结构特征,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其活性,影响活性的结构因素主要为氨基酸及其排序、末端基团,肽链和二硫键位置等。除外,药物的空间结构即二维、三维结构也同样影响生物活性。另外,多肽及蛋白质的分子量常为数千至几十万,颗粒大小在l~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

    2、 蛋白质药物体内外不稳定性,蛋白质药物在体内外环境可能经受多种复杂的化学降解和物理变化而失活,如凝聚、沉淀、消旋化、水解、脱酰氨基等。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包括(1)温和的生产条件如对温度、机械搅拌强度和有机溶剂的选择,对无菌条件的控制,容器的吸附效应,水分控制,低温冷藏等。(2)设计正确的处方如PH、缓冲对、电解质;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保护剂、阻聚剂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糖、甘露醇、山梨醇、PEG、人血清白蛋白等以及制备包合物等。

    3、 蛋白质药物的吸收特征,蛋白质药物半衰期短、清除率高、分子量大透股能力差、易受体内酶和细菌以及体液的破坏、非注射给药生物利用度低,一般都仅为百分之几,如狗口服亮丙瑞林醋酸酯的生物利用度低于3%。提高蛋白质药物吸收的方法一般有化学修饰或制备成前体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