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4492
霸主尚未现身 结盟时代来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30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4.30
霸主尚未现身 结盟时代来临

     包括血液制品在内的生物制品产业现在虽然处于幼儿成长期,但将来一定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引擎,产业的明天肯定阳光明媚,前途无量

    目前,国内有一定规模的血液制品企业正悄无声色地进行两项关乎企业今后市场成败的工作——收购单采浆站和进行企业转制,试图尽快结束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指令模式,转入市场竞争状态。资源的解冻和重新分配,拉开了企业新一轮竞争和战略的布局。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集团能从大局出发,割舍眼前利益,打破狭义的地域束缚,力促成长背景、企业文化、体制、理念和模式等相近的企业进行组合或结盟。有的企业开始酝酿整体上市和资本整合。可以预见,血液制品行业的明天将迎来“结盟时代”。

    寻找行业的龙头和黑马

    血液制品行业的未来决不是个体单打创天下的时代,行业的特殊性需要战略结盟,国外产业重组及产业链转移的形势也呼唤结盟。面对复杂变幻的情势,需要组织的智慧和力量,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惊人的魄力,需要团队的协作。要知道,船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面对未来的大势,企业要提前行动,才能领先一步,如保守观望将失去先机;消极等待更将被吞并和淘汰。
, http://www.100md.com
    如果说,要在行业中挑选龙头企业的话,中生集团最具潜质。中生集团旗下主要资产和业务分布于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兰州、长春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该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覆盖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绝大部分产品,并代表了国内生物制品行业的最高科研和技术水平。今年,中生集团整体上市工作正在快步推进,并试图以此为契机,把集团所有的资源、人才、机制及产能重新组合起来形成真正集科研开发、生产基地及物流、品牌及营销队伍三大板块,这是非常强大的“航母”雏形。要知道,中生集团有院士挂帅的科研开发队伍,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底蕴,具有近400万瓶人血白蛋白、160万瓶静丙、100万瓶乙免、150万元破免等产能,加上近38种疫苗品种和30亿元的市场销售,其市场控盘能力和扩张能力很难有对手能匹敌。此外,还有行业政策的扶持及行政指令协调,如若干年内整合资源成功及优化配置机制顺利,一个行业的巨无霸和寡头将会形成。

    在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中生集团这个龙头老大身上时,行业的一匹“黑马”悄然隐现。近年来,齐鲁大地的一家雄心勃勃的企业一直默默苦练内功,蓄势待发。其无论是在浆站收购、资源配置、新产品研发、人才招引、产品结构及赢利能力、销售网络覆盖、资本运作等方面都非常成功。据知情人士分析,2006年该企业7大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近2亿元人民币,产品结构中白蛋白占了71%,小制品占了29%,企业税后利润近6000万元,在行业备受瞩目。最近还刚刚成功募集一批境外资金作为战略投资者,未来其产能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会不断加大。此外,该企业正在积极谈判,准备收购一些企业且介入新兴增长领域如疫苗等;另外,企业的新产品也在陆续开发,其控股方的母公司集团可能具有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背景。由此笔者大胆预测,这原系六小生物制品所改制来的企业有可能成为行业里的一匹“黑马”,让我们拭目以待。
, 百拇医药
    外资涉足产业深层

    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国际巨头近来进入中国医药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具体表现在产品(人血白蛋白不在此分析)和资本市场的登陆。

    产品登陆:国际巨头的不少疫苗已在中国上市,如美国默克公司的麻-风-腮、水痘、21价肺炎等疫苗;史克公司的麻-风-腮、甲肝、乙肝、流感、Hib贺新立氏等疫苗;巴斯德公司的Hib、狂犬病、流感、水痘等疫苗;诺华公司(凯龙)的狂犬、流感等疫苗。甚至国际巨头某些生物制品的核心知识产权也转让授权给国内企业生产。

    此外,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巨头诺和诺德的基因重组Ⅶ因子“诺其” (NovoSenen)已经在中国批准上市,主要应用于外科止血、器官移植及儿童血友病等领域,产品已经成为这家公司增长最快的品种;拜耳公司基因重组Ⅷ因子已经完成在国内的临床试验且正在申请上市;百特公司的第三代重组Ⅷ因子正在申请注册中。
, http://www.100md.com
    在工程抗体类药物领域,2006年SFDA共批准了23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同时,国外进口的8个单克隆抗体也参与了市场角逐。 1999年SFDA批准了古巴分子免疫学中心的鼠源CD3单抗“爱欧山”在我国上市,用于治疗移植器官排斥反应。2000年,罗氏的达克珠单抗“赛尼哌”(Zenapax,抗Tac单抗)在我国获批用于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这是一个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结构中仅10%区域保留鼠源性结合CD25的α亚单位高变区。2002年,Genentech和罗氏开发的另一个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单抗药物“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在我国上市;2004年SFDA又批准了诺华的巴利昔单抗“舒莱”(Simulect)上市,巴利昔单抗是一种高选择性的抗CD25的单克隆抗体,它由抗CD25的α亚单位的鼠源可变区与人的IgG恒区构成,能有效地封闭IL-2受体(IL-2R),从而抑制IL-2介导的T细胞激活与增殖反应,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资本登陆:国际制药集团最近在与大陆生物制品企业频繁接触,寻求产品合作及进一步运作的途径和方式,并组团考察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血液制品企业,讨论了产品开发、项目整合、股份转让、资本运作等事项。国际巨头已改变以往只进口产品在国内销售的模式,计划涉足国内构建产业实体和制造基地。据悉,百特在华组建新的制造基地或收购符合条件企业的预算及报告已获总部董事会批准通过,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此外,具有浓厚家族色彩的欧洲老牌血制品企业Octapharma等也有如此设想,未来有可能物色相应的投资对象。
, 百拇医药
    笔者预测,从发展的大势看,行业已拉开了新一轮重组和洗牌的序幕,两个凸显的竞争实体将在本土中资集团企业和国际制药企业间展开,可见好戏还在后头。

    新兴朝阳行业前路漫长

    有市场分析机构预测,2010年,生物技术制品将占药物市场份额的25%以上,其中,重组蛋白药物市场将达600亿美元,工程(治疗性)抗体药物市场将达121亿美元,基因及转基因药物市场达450亿美元,全球生物技术制品及疫苗市场即将达1500亿美元(如图1)。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制品市场同比增长了18%,远远高于普通药品的增长率及GDP增长率,容量达600亿美元。1984~2005年,生物制品新药研发费用增长了11倍。美国是此行业发展最迅速的大国,进入市场的生物制品约90种以上,在研、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品种共达369种,占美国所有新药临床验证中的三分之一,每年有5~12种生物技术制品被批准上市,且这一数字今后还可能继续扩大(见图2)。
, http://www.100md.com
    血液制品业是从输血医学起源及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和一项产业。从美国Cohn发明白蛋白分离开始推算,现代血液制品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只经过了60余年的进程,在我国只有30多年的历史,与化学制药150多年的历史相比还相当年轻。同时,因为其属于宝贵的人源性生物(蛋白制剂)药品,在许多疾病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尚没有完美的替代用品。此外,血浆中150种蛋白因子,我国只能开发出10来种左右(国外有20种左右),因此,行业人士呼吁,产业需要一个合理的产品系列分布,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上的合理利润分摊,整个行业需要更强实力及更大资本的投入,实行大集团作战。

    同时,随着一般传染性疾病及常见病的认识和控制,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更多是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自身免疫系统、肿瘤等疾病,这些正是生物制品(包括血液制品在内)处方应用最多的领域和方向,需要开发和挖掘的应用科室和适应症还有很多,产业有着广阔的开发潜力,对制造商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再者,伴随经济的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政府健康保健投入的加大,即将出台的医疗健康保险方案,以及治疗疾病能力的提高、医疗探索和实践水平的跃升、民众健康意识和社会福利支持系统的加强,生物制品行业必将拥有灿烂广阔的前景。

    (“中国血液制品产业调研报告”共6部分已全部刊登完毕,本专题得到了特约撰稿人李健和冯幸福先生的鼎力支持,特表谢意。如读者对血液制品行业有好的意见和建议,请致电:020-37886762,或E-mail:zzmyyjjb@hotmail.com联系本版编辑。), http://www.100md.com(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健 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