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4494
技术进步才能成功转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30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4.30
     “我们确实想做产业调整,但固定投入太大,想退也退不出来。”一位大型原料药企业的市场总监日前向笔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事实上,对于作为国内医药行业出口大户的众多原料药企业来说,日子似乎并不那么好过,种种不利因素一直困扰着原料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今年4月初,印度反倾销调查当局发出公告,对来自中国的头孢三嗪钠(头孢曲松钠)正式提起反倾销调查。而这样的消息对于之前多次遭遇反倾销甚至是反垄断的国内原料药企业而言,似乎都已见怪不怪了,大家的回应是“国内企业出口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尽管众多专家一再呼吁企业要“勇敢”迎战,但深陷价格战的原料药企业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如何以正确姿态面对国际贸易壁垒或纠纷,仍将是众多原料药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做的功课。

    另一方面,原料药企业对于环保问题所要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即将出台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成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加以实施,在该标准的初稿中,关于生物和化学合成药(原料药)标准较现行标准大为提高,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原料药生产成本的增加,极可能造成原料药产业的新一轮洗牌。

    不管是轰轰烈烈的产业升级,还是此起彼伏的价格战,都有着很多无奈。原料药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国内产能过剩。尽管中国的原料药产业很好地把握了世界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但是由于在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整个行业缺乏一定的宏观指导,直接引发大家一窝蜂上马相同的项目,导致很多品种产能过剩和闲置的尴尬局面。

    虽然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也很充分,但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并没有终端掌控能力,因此没有定价权,境况较为被动。而在原料药价格行情波动不定和环保成本递增的局面下,不少原料药企业转向制剂领域,寻求产业升级。一家原料药生产巨头就明确表示:“我们公司现在搞原料药不是为了在这一行业竞争,而是为了提高企业的产业竞争优势,保证我们提供的制剂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尽管不少专家表示原料药企业做制剂出口业务更有优势,但产业升级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那位市场总监所感叹的:“固定投入太大,想退也退不出来。”已成为原料药行业发展趋势的产业升级,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如此,已经有些“杞人忧天”的人士提出担忧,当国内做制剂出口的企业越来越多时,是否也会出现类似当下原料药企业打价格战的惨烈局面?

    谁也不知道今后的历史将如何书写,但不管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原料药企业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提高自己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毫不夸张地说,技术突破与否可能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生死,也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而这个技术进步并非就那么遥不可及,其实,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哪怕是一丁点的工艺突破,也可能帮企业赢得先机。, 百拇医药(康义瑶)